仪式中的俱生乐——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19 作者: 来源:自治区党委门户网站
  

  西藏佛教寺院音乐的俱声乐(诵经音乐)分成“古尔”、“鲁”、“央”、“绝央”、“左盖”、“顿”等几种。从诵经调音调整体和一般性特点上把握,从语言性和音乐性两极变量思维角度审视,大体呈现出三种音调形态,即念诵调(顿)、吟诵调(央)、唱诵调(鲁)。

  藏文“央”一词指音调、曲调或音韵。相同意义的词还有“档”、“达央”等称谓。如:“鲁央”即指鲁体歌之音调;“古尔央”指古尔体歌的音韵;“档央”指歌曲的音调;“瑞央”指器乐曲的曲调等。央一词除了具有表示音调和曲调的含义之外,在寺院诵经活动中,将某些重要经文段落用比较特殊的吟诵音调和节拍吟唱的诵经调音乐也称作央,此处所指的央正是后一类,这类诵经调已形成较特殊的一类寺院诵经调音乐。

  央主要使用于内道层修供仪式中,修供仪式经文中最主要的经文段落往往用央类诵经调来吟诵,并且用专门的“央益”乐谱来记录。以央为典型的吟诵调诵经音乐在仪式中往往与意念修持活动(观想)、手印相结合,形成密法修炼中的身(手印)、语(央诵经音调)、意(意念观想)修持法,视为佛法修炼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从仪式音乐与仪式分层的对应关系来分析,以吟诵为主要特点的“央”诵经调音乐处于诵经调音乐的核心层。

   

  桑耶寺帝释天“央”之央益谱 摄影:格桑曲杰

  央诵经调与早期印度佛教诵经音调和乐谱有某种渊源关系。

  帝释天之“央”诵经调

  桑耶寺《上师密集坛城》仪式经文之“央益”谱诵经调

   

  帝释天央诵经调经文:

  法行离戏,受用上师法身之大乐。

  (诵唱:土登达吉、勒谢托美、记谱、采录、译词:格桑曲杰)

  “古尔”与“鲁”都是西藏古老的歌体,早期古尔与鲁虽然文学歌词格律方面基本一致,但在歌体使用者和音调方面却不同,甚至有明显的区别。古尔早期是用来赞颂本教神灵的歌体,吐蕃赞普被视为降世的天之子的后嗣,古尔很自然地成为赞普和王族成员使用的歌调。西藏佛教寺院使用古尔歌体诵经,成为佛教寺院重要的诵经音乐之一。后期寺院中古尔和鲁歌体的音调逐渐相互融合、接近。“鲁”诵经调并广泛使用于西藏佛教各教派寺院中,鲁诵经调的音乐性、旋律性最强,是最接近于民间歌曲的诵经音乐。

  以鲁诵经调为典型音调的唱诵调音乐一般使用于中道层供祭仪式和禳灾祈福的仪式。

  鲁诵经调 措鲁(供奉鲁歌)

  扎囊县顶波钦寺

   

  措鲁的经文:

  金刚持传佛意之上师,

  底珞那若持明标传之上师,

  补特伽罗耳传之玛尔巴米拉上师

  无比三续上师自心中念起。

  (诵唱:阿旺 甲央曲培 采录 译词 记谱:格桑曲杰)

  “绝”诵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藏佛教寺院唯一器乐和诵经调始终一起结合唱奏的音乐形式。

  “顿”诵经调处在语言与音乐两端的接近语言的一端,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诵经声调,在寺院中一般并未把这一诵经声调视为诵经音乐,从仪式音乐学的观念来分析依然不失为一种诵经调。

  “左盖”不仅是一种诵经音调,而且它还是特殊的、超低音的发声法,是西藏佛教独特的超低声领经声调和曲调。上述诵经调各自形成独特的诵经音调,而且在寺院仪式中念诵、吟诵、唱诵时在顿与央、顿与鲁、顿与古尔之间结构上形成回旋性曲体结构。

  三种诵经调音乐形态比较

   

 

 

责编:洛桑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