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德”要重“群众公认”

发布时间:2012-05-22 作者: 来源:理论网 解放日报

  “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官必须有德”……无论是当下正在进行的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还是年终总结,都进一步突出了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德”成为选拔任用、考察干部的“方向标”,成为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新特点。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导向和原则。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才相比,德是前提,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用以德为先的标准用人育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有的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只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才能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为“官”有德,也是公众道德示范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中产生的优秀者,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相反,如果道德恶劣,腐败腐化,在群众眼中就一钱不值。更重要的是,所谓上行而下效,个别领导干部德之不佳,还会使少部分群众产生失望情绪,对自身道德要求下降。这种“官德毁而民德降”的苗头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对干部德的考核,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对一个干部的德行好坏的判别,不是一时半会儿、更不是凭领导一两次印象就能得出来的。有的干部,在领导面前很上进,在群众面前懒懒散散、吆五喝六;有的干部,单位里面很积极很谦虚,回到家里对家人不敬不孝;有的干部,工作期间看似清廉正派,八小时以外灯红酒绿。识别这样的人要靠群众的力量,干部德行的好坏,要靠群众来评说。群众的观察最直观、最准确、最客观。毕竟,一个德行不好的人,纵使对单位、对领导、对同事掩饰得再好,在日常生活中,狐狸尾巴终究也会露出来,躲不过群众的眼睛。要想选准人、用好人,就必须注重群众公论,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来选人用人。 

  对干部德的考核要坚持“群众公认”,说到底就是体现了干部必须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干部选拔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重使用、轻培养,更不能只任命、不监督。放弃对干部的监督,只会害了干部。领导上的监督,有关部门的监督,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最直接、最广泛、最有力的监督,还是来自群众的监督。只要群众有权给干部打分,有权根据干部平时的表现决定干部的进退去留和奖励惩罚,那么,干部肯定会在德上谨慎得多。有些干部为什么不把群众放在眼里?为什么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为什么不怕被群众批评德之差?就是因为群众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干部德的表现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在考察中尽可能地延伸触角、扩大范围、广开言路。尤其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对干部公职管辖范围以外的表现,要力求多找知情人听知情话。有时还要善于从看似不经意的片言只语中听出“弦外之音”,更要不惜从民间的闲言碎语中追踪事实真相,通过各种民主、公开的方式,搜集、了解、综合群众的评价意见。可见,对干部德的考核,就应当坚持群众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