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回“三兄弟”:和谐经营 共同致富

发布时间:2015-01-22 作者:王晓莉 来源:西藏日报
    位于大昭寺丹杰林社区的“曼达拉”工艺品店,有着动人的故事。藏汉回“三兄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分别是阿桑、张永胜、马启华,其中马启华年龄最小。在三个民族身份的“兄弟”12年的合作经营下,现如今“曼达拉”工艺品店经营得如火如荼。

    2000年,马启华才14岁,他来到拉萨后,认识了张永胜,比马启华大8岁。相识以后,张永胜一直待马启华如亲弟般,“那时候就问过他,为什么对我这么 好,他也很简单明了地告诉过我,说大家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在外结识理应互帮互助。”马启华说,这就好比远亲不如近邻那句话。

    随之,张永胜又将一起摆摊认识的阿桑介绍给了马启华认识,于是哥仨儿总是日出结伴,日落一起在餐馆里小饮上几杯解一天风吹日晒之乏。日积月累的相处中,三 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虽然他们没有共同的民族信仰,但是他们却有了共同的生活目标:“不能再这么摆摊下去了,一定要盘个店面下来。”

    二话不说,三兄弟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总共凑了50余万元,盘下了店面,也装修一新。三兄弟商量着,分头行动,各自进各自看上的货。一来二去,几年过去 了,一切相处得都十分和谐,没有矛盾,也没有发生过口角。“唯独有一次。”马启华回忆着告诉记者,“2011年的时候,我们哥仨去尼泊尔进货,主要是进蜜 蜡和琥珀。当时张永胜看中了一批年代久远的老蜜蜡,把这批货全部拿下来需要30多万元。而那几年,我们本身都在不停地贷款和还债,一口气把进货的大部分钱 都砸在这批老蜜蜡上面,我和二哥阿桑都不同意,但是大哥张永胜却一直坚持,并私自做了决定,拿下了这批货。”马启华说着说着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那时候 我们半个月没有说过话,后来也和好了。从现在的市场来看,大哥是对的,这两年蜜蜡的价值翻几倍的往上升了。呵呵,大哥常年往外跑,四处看市场,我们当初就 应该相信他。”

    马启华还告诉记者,现如今他们会十分信任地将银行卡交给张永胜,让他在全国各地跑市场,只要是他进货,钱不够了,各自还会再拿出自己的积蓄来,从不会细问。问及以后的打算,马启华说,还是致富,帮助身边更多的兄弟姐妹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