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辩经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23 作者: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辩经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学习经论、考核成绩、晋升学位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藏传佛教辩经的理论源于古印度“量学”

  在古印度时期,就有运用辩论作为折服谬论及审察教义的传统。古印度学者把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和方法称作“量”。以其为方法论的学术即为“量学”,主要是关于认识论方面的学说,尤其是逻辑推理方面的理论,包括辩论方式、辩论技巧和辩论规则等内容。后归为因明学范畴。

  印度历辈佛学大师中,对藏传佛教因明学影响较大的是“二圣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功德光、释迦光古,其中陈那和法称 对藏传因明的影响最重要。经过他们的努力,因明由单纯的辩论术发展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西藏得以发扬光大,并延续发展至今,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 主要方式。

  陈那是印度新因明的开山鼻祖——世亲大师的弟子。他生于印度南部一婆罗门家族,年轻时在印度部派佛教形成之犊子部出家,因质疑规范师所教授的断 除烦恼之道,被逐出师门后,拜世亲学习大小乘经典,据说能够背诵500部经典,尤其擅长因明,《集量论》为其代表作。针对古因明中五支论式的弱点,如繁琐 等,陈那及其弟子商羯罗主明确把五支论式改成三支论式,并进一步完善其内容,使之更为合理。法称是陈那的再传弟子,是古印度因明学的集大成者,《释量论》 是其成名作。印度因明到法称时达到鼎盛,藏传因明直接秉承了法称学说的精髓,并将印度因明的宗、因、喻三支推理进一步精简为宗、因二支推理,使之推理形式 更为简洁,并适合于辩论,由此成为藏传佛教辩经的主要理论根据。

责任编辑:邵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