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各县各部门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围绕地委“12114”工作思路,重点在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上下功夫、做文章,扎实推进着力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中争先进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创建格局。
各县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凝心铸魂,学习贯彻自治区专项组推进会和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切实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各县各部门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贯穿到各部门各行业中,形成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亲自抓,专项组组长、副组长具体抓,机关部门协同配合抓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推进“四大工程”,深化民族交融,拓展创建工作外延。
实施入脑入心工程。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大学组织开展线上培训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噶尔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力量,突出以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宣讲。实施增进工程。日土县狠抓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建设,加大班公柳、白绒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实施“三交”工程。共青团噶尔县委员会开展“书信手拉手 信短情意长”结对活动,组织孔繁森小学学生与陕西省延安市实验小学学生加强书信交流,以团结信的方式表达民族团结之情,架起了两所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噶尔县公安局“努增石榴籽”工作室积极协调边境管理大队等有关部门办理通行证开通绿色通道,为新疆籍人员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实施“九进”工程。札达县古格景区开展“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各类演出活动,推进模范区创建“进景区”;各学校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为中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学校创建工作;各乡(镇)、村(社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帮扶济困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模范区创建进“乡镇”工作走深走实。
践行“六项行动”,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工作质效。
强化宣传教育,推动爱我中华“播种”行动。措勤县各学校围绕“四进、三联系、一拉手、日宣传”措施,开展民族团结“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操场”活动,组织学校间相互联系、校领导联系班级、任课老师联系家长等活动,推广小手拉大手的措施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团结教育故事和歌曲,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关键少数”带头示范行动。地委书记段海听取模范区创建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度创建工作,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县委书记亲自安排、亲自推进、亲自督促创建工作;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本单位创建工作,专项组组长主持举办“第五批阿里地区民族团结模范县、模范单位授牌仪式”。日土县深化巩固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长廊工程,推进“民族团结+N”融合模式,大力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深化“五共五固”活动。泉水湖公安一级检查站打造为民族团结反暴恐公安一级检查站成果,引领推动各级公安检查站打造筑牢维稳防线的民族团结公安站所;深化巩固松西村“藏家第一村,共守民族团结生命线”经验做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巩固多玛村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成果,推动美丽家园建设;加强巩固乌江村打造“拥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成果,持续推进“五共五固”工作。加强语言培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行动。措勤县以开设村级夜校、帐篷授课、牧场送教等方式组织开展送教上门,组织线上+线下为基础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组建“第四支讲学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全覆盖。共建精神家园,推动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噶尔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业爱心人士在节前开展“送温暖、暖人心”济困帮扶活动;各村、社区在春节、藏历新年期间与武警、消防、边境管理大队等共建对象开展“五共五固”活动。坚持凝心聚力,推动农牧区民族团结聚力行动。噶尔县农业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实施“民族团结+产业发展”“民族团结+产业振兴”工作模式,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乡村振兴任务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生产发展类项目、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类项目、宜居宜业和美村庄类项目等多个产业发展振兴项目,把狮泉河镇农牧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以“以工代训”模式让群众就近就便就业。注重全面发力,推动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扎西岗乡积极发挥军民桥梁纽带作用,驻军部队与典角村村民召开军民联席会议,部署边境管理工作;鲁玛村实施美丽宜居整村推进项目,进行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加装路灯等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改善,让边民感受到党和政府关心关爱;开展“卓嘎、央宗爱国守边先进事迹”宣传活动;扎西岗乡、门士乡干部群众以春节、藏历新年等节点与驻军部队开展共建活动,加深了军民友谊,夯实了守边固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