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阶段,新时代的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之年,我们即将迎来第17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今天,西藏各族人民正感恩奋进迈步新时代新征程。
西藏卫视+推出系列报道《西藏村庄影像志》,走近全区各地,聆听翻身农奴和他们的后代,讲述新旧西藏两重天,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的幸福心声。今天,带你走近阿里地区那木如村,从旧西藏噶本政府的废墟到新西藏易地搬迁的新村两代人的故事中,感受西藏的沧桑巨变。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这里是阿里噶本地方政府所在地。“噶尔亚萨”藏语意为夏季牧场,这是一片被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夹峙的平坦草原,终年不化的雪山上流下的汩汩清流让水草格外丰美。时至今日,噶尔亚萨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刚刚过去的一场大雪让噶尔亚萨草原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一片景象。在66年前,这片大院象征着农奴制的压迫,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几百米外那木如村37户农牧民的新家园。
那木如村党总支书记丹巴加参:我们那木如村是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不管是住宅还是吃穿行等都有了保障。37户 163人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45岁的丹巴加参已在那木如村当了四年的村党总支书记,他对那木如村的历史和如今的现状了然于胸,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几户那木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家庭。今年58岁的村民群培向我们讲述起母亲巴吉与自己的故事。
那木如村村民 群培:70多年前,母亲巴吉才18岁,看到解放军举着五星红旗抵达噶尔县,却不知道这是足以改变她一生的大事。看到解放军和平解放阿里,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母亲巴吉和乡亲们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了自己和这片土地的主人。后来,母亲巴吉一共养育了6个子女,有200多只羊和30多头牦牛,日子过得安稳而充实。 一片草原,两种人生。巴吉的后代是幸运的,熬过了旧社会的苦,尝到了新社会的甜。巴吉的儿子群培是幸运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村里,群培担任双联户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家的牦牛和许多村民一样,入股了村集体合作社,到了年底,能收获一笔不错的分红。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外包的那木如温泉项目中,群培家也和村民们一样都持有股份,年底同样能按股分红。如今,群培的小儿子在县里读中学,在党的好政策下,群培一家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充满希望。
那木如村村民 群培:我们这里的人们都知道噶尔亚萨过去的历史,现在人们过着幸福的日子,我们要继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索南扎西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7年前,他与家人一同搬迁到了这片草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如今的一切,都是他过去不敢想象的。那木如村村民 索南扎西:曾经的居住条件比较困难,如今到这里,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我还实现了就业(美丽乡村保洁员),每月有2100元的工资。那木如村凭借宜人的环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吸引了外来的姑娘嫁入村里,成为这里的新成员。贡觉巴姆嫁进那木如村当上了村里的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的成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那木如村幼儿园老师 贡觉巴姆:我是村里幼儿园的老师,附近的孩子都到这儿来上幼儿园,看到每一个孩子受到教育,我心里非常高兴。
那木如村2024年人均收入1.8万元,37户村民全部参与了各类产业项目。通过温泉旅游+种养结合模式,让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又有砂场和温泉经济等产业分红及工资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阿里地区噶尔县政协副主席 扎西才旦:今天的噶尔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呈现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像那木如村的温泉项目发展得很好,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大家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今年正值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座祖国西部偏远的村庄,沧桑巨变早已刻进每一寸土地。在这里,历史与未来对话,人们的笑容告诉我们:发展的时代新篇正在这里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