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新绿,机械奏欢歌。连日来,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的千亩土地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机械的轰鸣声与村民劳作的身影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4月4日,在这里启动的班公柳扦插工程,将以“47天攻坚、千亩增绿、百万增收”的实际行动,打造生态治理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的生动范例。
为了抓住春季种植的黄金时期,10台由村民自有的挖掘机组成的“机械主力军”昼夜奋战,每台机械配备3名技术小工,形成“机械开道、人工精种”的高效协作模式,一台机械日均能完成2000多株班公柳的扦插任务。
去年,龙门卡村扦插8万株班公柳,而今年的扦插规模更是扩大到92万株。与此同时,90亩沙棘林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2万株沙棘幼苗被精心补植,一个“乔灌结合、立体防护”的生态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此次扦插工程,不仅是一场生态建设的攻坚战,更是一项惠民富民的暖心工程。“在家门口就能赚钱,15天能挣4050元!”村民索朗加布高兴地说。
据悉,项目创新采用“轮岗制”用工模式,让140名村民获得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每人确保有15天的务工时间,日均工资270元,预计将实现务工收入56.7万元。这种“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模式,让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切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
为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扦插工程完成后,一支由10人组成的专职灌溉队将每天对苗木进行科学管护,力争使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如今的龙门卡村,机械的轰鸣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