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阿里高原,寒风仍在海拔4500米的日土县多玛乡肆虐。记者一行抵达时,白玛央金正戴上褪色的遮阳帽,将围巾紧了又紧,粗糙皲裂的双手把扫帚、捡拾夹等工具放进电动三轮保洁车,随即开向熟悉的街道开始清扫工作。这是“五一”假期里,一位高原环卫工平凡又忙碌一天的开启。
“越是节假日,越得把街道打扫干净。”白玛央金边说边仔细地清扫着道路两侧及人行道的垃圾。普扫结束后,她将竹扫帚换成小扫帚和拾捡夹,开始巡回保洁。白玛央金一遍遍检查,一点点捡拾起散落在路面的白色垃圾和藏在角落中的烟头。
临近下午,白玛央金骑着保洁车来到乡周边的湿地。她一手拎着编织袋,一手握着捡拾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高低不平的草甸上穿行。她弯腰将卡在草丛中的塑料袋、饮料罐收入袋中。遇到埋在沙土里的垃圾,她直接蹲下身子,用手一点点刨出来。
暮色渐浓时,白玛央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日常,她已重复了两千多遍。
白玛央金的认真与敬业,大家都看在眼里。多玛乡环卫公司经理陈刚提起她,满是赞叹:“她干活从来不含糊,大家都特别认可她。”作为公司年龄最大的环卫工人,白玛央金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8点半,在强烈的紫外线和呼啸的风沙中,守护着家乡的清洁美丽。
这份执着的坚守,源于一场刻骨铭心的经历。曾经,白玛央金在牧业点放牧。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羊群受惊乱窜,她冒雨前去查看,却遭遇棕熊袭击。生死关头,家里的两只藏獒闻声冲出和棕熊搏斗,她才得以逃脱。
“被棕熊抓伤后,林业站的人员把我送到日土县医院。医生检查后,马上安排救护车送我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等我醒来时,伤口已经缝合好了。在医院住了10天,我才脱离危险。”忆及当时,白玛央金的声音不禁哽咽,“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没有及时的救治,我哪还有今天。”
伤愈后,考虑到她无法重回牧业点,也无其他收入来源,村委会主任便帮她介绍了乡上的环卫工作。每月3200元的工资,不仅解决了她的生计,更让她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激。从此,她便带着这份感恩之心,全身心投入到环卫工作中。
六年来,高原缺氧,每一次弯腰都格外艰难;风沙肆虐,常常让人睁不开眼。但白玛央金从未退缩,总是最早到岗,最晚下班。
多玛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嘎玛次仁评价道:“白玛央金是我们乡环境整治的‘排头兵’。她每天迎着日出上班,伴着日落下班,兢兢业业,十分勤恳。”
在白玛央金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地坚守下,作为“新藏第一驿站”的多玛乡面貌焕然一新,柏油路上不见杂物,湿地周边没有白色垃圾。这片曾因偏远而被忽视的“驿站”,如今成为新藏线上展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
曾经,白玛央金在困境中感受到了党的恩情;如今,她在用自己的双手,在平凡岗位上奉献回馈祖国。当问及坚守的动力时,她朴实地说道:“国家给我们盖新房、通公路、发补贴,我做这点事真的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