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柳是一种高寒地区的特有乔木,因其生长在西藏班公湖周边而得名。其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已有几千年的生长历史,特别是在日土县的热角村,目前现存最古老的一株班公柳,树龄已有200年,热角村因此得名“班公柳之乡”。
但是,热角村村民开始种植班公柳,还是大约30年前。那时,热角村满地沙石,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地上啥都没有”,环境恶劣,人们的生活也较为困窘,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当时的村干部、也是后来的老村长其美平措,想到可以广泛种植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当地树种——班公柳,不仅美化环境,还能销售出去,增加村民收入。一开始,很多人不愿意参与,在村两委等方面的努力下,热角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村。
如今,热角村班公柳苗圃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现已拥有各类苗圃规模达2500余亩,各类苗木保有量稳定在600万株以上,每年可向外输送班公柳移栽苗和扦插苗50万株以上,有效保证了全村农牧民群众增收,近四年累积营收达到1200多万元。
据悉,热角村将进一步扩建班公柳苗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在全村打造出万亩柳林,将班公柳产业打造成为带动全村人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