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吉县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重视程度不高、后继乏人、文化素质较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县委实施“三严格三行动三机制三优先”工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革吉镇福康社区召开会议推选后备干部)
(一)落实“三个严格”精心选人,着力打造村级后备干部“蓄水池”。一是严格落实责任。研究制定《革吉县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工作方案》,由县委主要负责人带头,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各乡镇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先后召开会议7场次,开展宣传41场次,入村入户了解调研26场次337人次。二是严格人选标准。遵循“选得好、育得强、管得着、用得上”基本原则,明确村级后备干部人选8个方面选拔渠道,列明应当具备的年龄文化等准入基本条件,围绕“10种情形”“15个凡是”建立人选准入负面清单,真正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划出标准、把好关口。三是严格推荐程序。按照正职1:2,其他干部1:1比例,经过村级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党员测评、群众测评等方式,先后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等32场次,严格审核把关,精选后备干部。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165名,其中女性干部33名,平均年龄37.6岁,35周岁及以下54名,大专及以上学历32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占91.35%。
(革吉镇那普社区投票推选后备干部)
(二)实施“三个行动”用心育人,着力锻造村级后备干部“硬实力”。一是实施联动培养行动。采取县级示范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村级定期培训方式,各乡镇举办培训6期199人次;县委党校开展培训2期85人,选派后备干部参加上级培训23人,不断提高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实施实践锻炼行动。累计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参加“书记讲坛”、通用语言竞赛等活动106场次,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实施跟岗锻炼行动。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组织村级后备干部21名列席参加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类会议,引导他们参与村组事务管理等日常工作。
(在浙江大学举办第2期革吉县村社区后备干部培训)
(三)建立“三个机制”细心管人,积极搭建村级后备干部“成长梯”。一是建立分级管理机制。按照“一乡一库、一村一册、一人一本”的标准,乡镇党委建立花名册,村级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如实记录村级后备干部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培养使用等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定期更新完善后备干部台账。二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评议,通过动态更新、缺一补一等方式,保证村级后备干部素质可靠、整体稳定、人员充足。调整优化16名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将后备干部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消除后顾之忧,激励认真履职尽责。开展村级后备干部谈心谈话20人场次150余人次。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岳林在雄巴乡巴措村对后备干部谈心谈话)
(四)树立“三个优先”合理用人,切实树牢村级后备干部“风向标”。一是优先培养入党。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优先推荐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发展成致富能手,今年累计9名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发展为党员。二是优先选入班子。按照人岗相适、群众公认的原则,择优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选用。2023年以来,5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2名推荐为村民小组长。三是优先评先评优。着力将后备干部培育成为先进典型,将先进典型发展成为后备干部。截至目前,树立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先进典型1人。
下一步,革吉县将持续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有力抓手,加强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定期对后备干部的表现情况开展分析研判。对于培养成熟、成绩突出的后备干部,及时将其纳入村级班子;对于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则及时予以清退,切实提升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