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人们仍不愿面对这个事实——
那天,晴空朗照,只是从西边刮起了不小的风,一阵接着一阵。下午3时许,一名骑行客到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求助,称其钱包等贵重物品连同帐篷一起被风刮到了泉水湖,请求检查站出警帮忙打捞。
拉巴平措,这位入职刚满5个月的民警,看到游客焦急的样子,二话不说,和同事带上工具就赶往泉水湖边。“我个子比较高,我来吧。你们把绳子拉好就行。”说完,拉巴平措脱下衣裤、系上绳索,跳上了事先放入湖中的空心门板上,并拿起一根长钢管,像撑船一样奋力将门板向帐篷移去。
由于帐篷浸水过重,他拽住帐篷往上提,感到十分吃力,便索性扔掉了钢管,趴在摇摇晃晃的门板上,试图用双手拎起帐篷。这时,一股强风袭来,系在腰间的绳子突然脱落、滑入水中,门板也随风向远处漂去。
岸边的同事感到形势不妙,赶紧朝他大喊:“太危险了!赶紧往回跳、往回跳;”而此时,湖面的风更加肆虐,等风势渐缓,拉巴平措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的生命停留在了2020年10月8日16时,永远地定格在23岁。
这是拉巴平措出事地点——泉水湖。
“好男儿理当从戎,保一方平安。”
2020年7月25日,上午10点半。阿里地区公安处大院内,阳光灼灼,微风徐徐。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
宣誓队伍中,有一位高高瘦瘦的帅小伙,声音高亢有力,眼神中透着一股坚韧——他,就是拉巴平措。可谁也不曾料到,两个多月后,他就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公安事业,献给了人民群众。
这是拉巴平措(左一)与同事在执勤现场。
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位于日土县西北部,毗邻新疆和田地区,这里的公安干警常年要检查、登记过往车辆,巡视辖区、除雪保路、疏导交通,执勤任务繁重。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藏西“北大门”,泉水湖检查站时刻处于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当时,医院、客运站、检查站,还有各类临时隔离点都需要抽派警力,我们人员有限、调配吃紧。”日土县公安局政委吉松涛介绍说,按照惯例,新入职的民警要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当我问拉巴平措是否愿意到泉水湖执勤,他一口答应,这让我很惊讶,毕竟那里太苦了”!
拉巴平措不是不了解这里的情况,而是太了解了:海拔极高,高达5118米;气温极低,年均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这里没有夏季,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被称为“死人沟”。
阿里地区泉水湖检查站。
气候条件恶劣、抗疫形势严峻、执勤任务艰巨,可拉巴平措为什么还坚决选择这里?我们在他的家人那里找到了答案。
“哥,我想报考警校。好男儿理当从戎,要么穿军装、要么穿警服,将来大展身手,保护一方平安。”2016年高考前夕,19岁的拉巴平措第一次向表哥米玛次仁表露了自己深藏已久的理想。
这是拉巴平措生前床铺。
拉巴平措坚定的目光,写满了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无限憧憬,“我当时就跟姨妈说,作为长辈,我们应尊重他的意愿!”米玛次仁向记者透露,从郑州铁道警察学院毕业后,拉巴平措从警志向更加坚定,2020年初在学校参加民警招录考试,报考的地区就选在了最远最偏的阿里。
“哥,我想去远一点的地方,锻炼锻炼自己”。耳旁,又回荡起拉巴平措生前的话。米玛次仁曾在阿里地区邮政分公司工作过,对阿里的远和苦也深有体会。他当时只是默默地点头,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他就是太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了!”
“大爷,您寄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收到了。”
“再次感谢贵检查站全体民警,救命之恩,永生不忘!”
“感谢您对我们人民警察的肯定!”
这是去年12月30日,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政委扎西边巴与某位游客的一段通话记录。这位游客,是远在沈阳的一位60多岁的大爷——曲兆金。
这是拉巴平措在执勤。
去年国庆前夕,曲兆金、徐彦夫妇自驾到新疆,打算从新疆进藏游玩,在进入西藏境内时,车里的氧气机突然断氧了,两人也出现了高反症状,“嘴唇发紫、双腿发软,呼吸困难”,好不容易捱到检查站,被执勤的拉巴平措发现,并及时救下。
“那个小伙子相当热情,又是送氧气,又是送泡面,非常暖心!”当天的情景,曲兆金仍记忆犹新。
为了保障游客安全,拉巴平措连夜将夫妇二人送到附近海拔较低的多玛乡。途中,为了安抚老人的情绪,拉巴平措一路陪他们聊天。到了乡上,拉巴平措又忙着联系旅店、配置氧气罐;待安顿好两位老人后,才驱车返回检查站。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检查站宿舍,看看手机屏幕,显示为凌晨5点。
不久之后,夫妇俩出藏经过检查站时,还特地问起了他的名字,“我们才知道他叫拉巴平措”。
在同事年扎看来,拉巴平措总有使不完的劲、忙不完的事,“他就是太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了!”年扎回忆说,虽然满打满算,拉巴平措驻站还不到3个月,但所做的事多得数不清。
去年9月的一个夜晚,年扎在内勤岗值班。不一会儿,站长多吉加布打来电话说,位于检查站以南18公里处的界山达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台半挂车相撞导致侧翻,并引发交通拥堵,情况紧急,需要增援。
得知消息后,已经交班准备回宿舍睡觉的拉巴平措来不及多想,立刻带上出勤工具,与同事驱车赶往事发地点;待交警拍照取证后,他又马上开展人员救援和交通疏导工作。
夜里下起了小雪,雪不大,但气温很低,只穿了一件夏季制服的拉巴平措有点扛不住,不时打几个喷嚏。同事们心疼,劝他回车里休息一下、暖暖身,拉巴平措却摆摆手,答道:“我没事儿,忙完再说吧!”
就这样,在寒风冷雪里,拉巴平措热情似火地投入到战斗中;回来时,看到检查站排起了长长的车队,还没来得及接过同事泡好的面,拉巴平措再次投入到交通疏导工作之中;年扎告诉记者,那晚,他一直在干活儿,完全不知疲惫。
过往司乘人员不会忘记,那个身高一米八、衣着单薄的年轻民警,在飘着大雪、刮着大风的夜里,战天斗地、不知疲倦!
“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我为他骄傲。”
2020年5月9日。堆龙德庆区乃琼镇岗村。杨柳繁茂,连片成荫。
达瓦卓玛家里,糖果盒、青稞酒、酥油茶摆满桌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这是去年5月,拉巴平措赴阿里工作时,与母亲和姨妈合影留念。
这是一场特别的欢送会:村里人纷纷到场,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拉巴平措饯行。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句句温情的话语,无不透露出村民对他们一家的美好祝福。“达瓦卓玛,你生了个好儿子,他孝顺懂事!”“达瓦卓玛,你的苦日子到头了,享福的时候到了!”;
近20年来,家里似乎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20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使得本就清贫的家庭彻底断了经济来源,更让达瓦卓玛心里种下难以抚平的伤痛;也因此,拉巴平措从小就被寄养在表哥家,直到初中毕业。
“他是我看着长大的!”米玛次仁年长15岁,一直不敢相信表弟已离开了他们。
“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没了呢!;没有他,我也活不了了!”得知拉巴平措出事那天,86岁的孤寡老人贡嘎哭得撕心裂肺,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儿,你又来看我啦!”每次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拉巴平措都会带一些日用品和小零食给她;还帮她洗衣服、打扫卫生,陪她聊家常;贡嘎常常感叹道:“我无儿无女,拉巴就是老天送给我的孩子!”
不仅是贡嘎,还有赤列、达娃、央珍;这份帮扶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条。“平时在家期间,弟弟很热心帮助老人,还用自己攒下来的钱给他们买生活用品。”米玛次仁说。
拉巴平措把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用在他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对家乡的村民、老人是如此,对待检查站的同事、过往司乘人员也是如此。
这是沈阳游客曲兆金、徐彦夫妇寄给检查站的感谢信。
格桑占堆比拉巴平措早来3年,拉巴平措到岗以后,他们在工作上搭班:他是外勤、拉巴平措是内勤;生活上,两人年纪相仿,又同住一个宿舍,无话不谈。
检查站每天通车高峰期是13—16时,其他时间执勤任务相对轻松。由于拉巴平措登记效率高,过往车辆可以快速通过,而格桑占堆也能够从容指挥车辆通行,两人配合默契。
每当忙完手里的活,拉巴平措都会带着军大衣和开水壶,走到不远处值外勤的格桑占堆面前,亲切地说:“现在车子不多了,咱们轮换一下,你去值班室喝点茶暖暖身吧。”这一番话,让格桑占堆心里暖暖的。
拉巴平措短暂的一生,实践了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对公安事业的无悔誓言。正如他的母亲达瓦卓玛所说,“我的儿子是警察,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我为他骄傲”。
拉巴平措始终把“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扛在肩上,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片赤诚,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华丽的人生篇章。
泉水湖边,他青春的警徽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