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桑伊路上,拉萨圣城牡丹苑小区门口新划的黄色停车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几名工人正弯腰安装镀锌钢护栏,临街商铺老板扎西顿珠站在店门口,看着来往车辆有序停进车位,长舒一口气:“再也不用为顾客抢车位吵架了。”不远处,圣城牡丹苑小区居民群珠拎着菜篮走过硬化一新的水泥路面,鞋底干干净净。这条曾让附近居民头疼的“风沙路”,正悄然蜕变成拉萨市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城关区背街小巷整治的“样板路”。
作为连接城乡的“过渡带”,桑伊路的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桑伊路位于拉萨东北部,毗邻南北走向的米琼日山麓。拉萨河谷呈东西狭长形,北倚山峦,南接平原。因地势特殊,米琼日山如天然屏障截断东北气流,山脚与河谷交汇处形成“风口”。每逢大风天气,气流沿山体挤压加速,裹挟沙尘直扑桑伊路。由于处在城乡结合部,附近居民经营货车较多,频繁碾压导致砖体碎裂、地基下沉,早年铺设的透水砖路面不堪重负,破烂不堪。
“冬天天气干燥,风一吹,牛粪灰混着沙土往屋里灌,货架半天就得擦一遍。”经营五金店已有15年的扎西顿珠掀起门帘,指着墙角的旧簸箕摇头。对于桑伊路上的圣城牡丹苑和温馨家园两个小区的住户而言,未硬化的土路出行难、上学难。“我孙子学骑车时,我摔过三次,现在腿上还有疤。”68岁的次仁拉姆撩起裤腿,膝盖上的旧伤痕清晰可见。
随着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和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2024年底,城关区将桑伊路纳入“八大行动”重点改造清单。今年藏历新年刚过,桑伊路就开始全面施工。此次改造吸取过往经验,全线采用抗压性强、维护成本低的水泥硬化路面,同时优化路基结构以应对货车通行需求。截至3月底,路段已完成全面硬化,89个标准化停车位进入划线收尾阶段,1700米隔离护栏即将完工。
“以前路上全是‘陷阱’,现在能推着婴儿车遛弯了。”群珠走到圣城牡丹苑小区西门北侧,“虽然暂时没有绿化带,但社区说将来要安装移动花箱。”
目前,夺底街道振兴社区已对东尊路、夺底路军械厂路段、桑伊路开展路面改善工程。完成工程量硬化12373平方米,铺设透水砖2800平方米,4月中旬将完成所有施工作业,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地改善周边3万余名群众的出行条件。
暮色中的桑伊路披着淡金薄纱,春风卷起新铺路面的细尘。这条曾困于风沙的城乡路,此刻正如一柄银梭,织就传统民居与现代治理的经纬,将春日的暖意缝进古城的年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