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

百年华诞镌新章岁月峥嵘钤史诗

发布时间:2021-05-30 作者: 来源:天上阿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七十年,弹指一挥间,阿里旧貌换新颜。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从巴嘎国际旅游小镇到边境小康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让人处处感受到阿里沐浴在党的春风中所焕发出的勃然生机与活力。

一个壮举:废除农奴,创造人间奇迹解放西藏百万农奴是共产党的伟大壮举。农奴制时期的西藏,由占人口不到5%的上层僧侣、贵族以及官员共同统治着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而这5%的人却几乎占有了西藏全部的土地、河流、牲畜等生产资料,也控制着全体农奴和奴隶的人身自由。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席卷高原大地,彻底结束了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新生,西藏人民彻底砸碎了奴役西藏人民千年的沉重枷锁,开启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新征程。伴随着西藏发展前进的铿锵步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阿里各族干部群众同全区人民一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从此,高原大地万象更新,阿里人民走过了由穷到富的风雨历程,见证了由弱到强的沧桑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一座丰碑:永恒信仰,铸就党员之魂1979年,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请缨,响应国家号召赴西藏工作,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在雪域高原奋斗的十余载春秋,孔繁森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解决饮水问题;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跑遍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1994年的孔繁森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因为一场车祸不幸殉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是对孔繁森同志一生高度的评价,展现了真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孔繁森同志他一心为民、不忘初心的大爱精神,也成为阿里地区乃至全国党员干部的精神财富。

一份承诺:脱贫攻坚,谱写时代辉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对阿里人民的承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干部前赴后继,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兜底等措施,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底,阿里地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183户23159人全部脱贫,7县全部脱贫摘帽,139个贫困村(居)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8.7%下降到零。通过脱贫攻坚,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贫困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阿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绘制出一幅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谱写了一首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

一面党旗:旌旗飘扬,引领前行初心一面鲜红的党旗,让阿里的力量为之凝聚;一面鲜红的党旗,给阿里的发展指明方向;一面鲜红的党旗,让阿里的面貌华丽转身!从噶尔县大力推进“五型党建”创建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创新道路到措勤县“支部+电子商务+牧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网店、微商等平台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自我脱贫;从改则县充分利用抢古村农牧区改革成功经验,推广“六个统一”工作模式,打造“羌塘腹地.红色改则”到札达县“守边先锋.旗帜札达”,实施兴边富民产业项目,带领群众扎根边疆、守土尽责、兴边富民。在高高飘扬的党旗引领下,阿里地区正在翻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扉页,“十村示范、百村提标”“万名党员争做八大先锋”等身影,书写在勇往直前的康庄大道上,抵达阿里每一寸山河,为推动新时代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力量。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笃定前行。当前,阿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各族群众幸福安康,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怀着感恩的心,追随时代的步伐,紧跟党的路线,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共同谱写雪域大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