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

凝聚奋进新时代的边疆人才力量

发布时间:2021-06-09 作者:李林祥 来源:藏西先锋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区党委和地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纵深推进人才强地战略,持续深入开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万名精英齐聚边疆的人才高地,绘就了新时代藏西高原凝才聚智的壮丽画卷。

打开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图谱,人才工作展现出精彩纷呈的情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252人,较2015年增长33.05%,;其中,党政人才6271人,较2015年增长19.22%;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4人,较2015年增长72.62%;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5412人,较2015年增长58.01%;高技能人才增长至194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91人。人才队伍素质实现突破性提升,博士研究生从无到有,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达到5725人,占人才总量的43.72%;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达到140人,较2015年增长1.5倍;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才增长至11名,享受自治区特殊津贴专家人才1名,全地区各行业领域地管专家共61名,人才引领和支撑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6年以来,区内外引进、申请调阿人数年均增长700人以上,外调和辞职干部明显减少。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为藏西高原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抓住高质量发展新主题,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如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阿里地区坚持把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和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作为各类人才培养锻炼的“大熔炉”,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支撑产业升级和动能转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深入挖掘现存有利资源,激励科研成果转化。注重把人才工作与阿里中心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科研、课题研究和创新创业等项目,将人才成长链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高度匹配,实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的全面对接,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2016年,先后落实资金1069万余元支持各类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项目21个,其中地区配套资金544.39万元。二是合理调动援藏人才力量,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推动建立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小组团”、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推动特色支柱产业“小组团”、狮泉河区域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小组团”、招商引资提升阿里经济实力“小组团”,协调落实地区招商引资项目47个,协议总投资44.72亿元。最大限度发挥援藏优势,主动协调跟进“十三五”援藏项目,积极对接“十四五”规划,实施资金援藏、项目援藏,累计投入资金达15亿元。三是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和人才发展,形成人才发展新生态。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等方式,依托日光温室和集约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旅游品牌建设、天然饮用水产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举办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班486期21532人次,转移就业41356次,创收3.49亿元,有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围绕阿里技术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三区”科技人才和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指导和技术服务,目前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到100%,共进驻3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居),共有科技特派员268名,形成了“现代农牧业推进到哪里,科技人才就出现在哪里,科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农牧业服务人才工作机制。

二、抓住新时代发展新需要,引才聚智成效更加明显

阿里地区坚持从源头出发,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历史文化等现实条件,考虑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策略,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打开“绿色通道”,多渠道多角度吸引人才,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良好局面。一是着眼“急需紧缺”,多渠道储备人才资源。以公开考录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组织开展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引进和专招工作、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西部计划志愿者留藏工作和重点行业领域部门自主柔性引才工作,每年预算不少于1400万的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和1000万的医疗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人才资源储备提供坚实保障。2016年以来累计新进干部人才3479名,为推进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储备了有效人才力量。二是着眼重点领域,多方式实施人才扩容。开启医疗、教育等领域“绿色通道”引才模式,以人岗相适为目标,突出能力素质考察,多方式集聚人才资源。全地区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1408名增长至2020年的2071名,增长率达到47.09%;全地区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家,总床位数954张,医疗卫生人员达1214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三是着眼“高精尖缺”,多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靶向引才,确保留住一批“永久牌”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016年以来,共调入引进医疗卫生、政工领域高层次人才5人;引进中国天文台阿里天文观测站专家团队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原蔬菜种植专家团队,组成专家30余人;引进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53名、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有效推动了阿里地区关键领域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抓住全方位发展新导向,育才用才方式逐步多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阿里地区广辟渠道、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选用机制,强化聚才“磁场”,使人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动力”,多种方式培育人才成长沃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注重人才培育,创造良好发展环境。2016年以来,先后选派13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内地研修,选派43名干部人才参加“西藏特培”计划。依托援藏资源,手把手帮带医护人员312名,举办大讲堂120余次,协调医务人员赴内地进修139人,帮助我地区成功实施1300余项重大技术,填补刷新307项医疗技术空白,人才梯队建设有效加强,阿里医疗水平实现质的提升。二是注重人才选用,树立鲜明用才导向。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全地区共有37名“75后”正县级干部、65名“80后”副县级干部、98名“85后”正科级干部纳入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维护稳定前沿、脱贫攻坚战场、驻村驻寺岗位选拔和使用干部,2019年以来提拔使用干部中扶贫领域干部32名、维稳一线干部39名、环保领域干部8名、驻寺干部8名、乡镇党政正职14名,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形成了真抓实干的干事创业氛围。三是注重人才发展,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制定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工作办法,建立上下联动、长期关注的接续培养锻炼机制,2016年以来共安排41名优秀干部在地县之间、高地海拔县之间轮岗交流和跟班学习,选派141名优秀干部赴河北、陕西挂职锻炼。依托党建品牌建设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278期7381人次,举办“阿里青年人才论坛”7次、医疗和教育等专业领域人才职业技能竞赛50余场次,选派451名干部人才到内地省市进行理论培训,选派138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区外跟班学习,切实将人才发展落实到各个环节,真正关注和推动人才的全面成长。

四、抓住多层次发展新格局,党管人才机制日臻完善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瞄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人才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改革。一是坚持党委领航,牢牢抓住党管人才的“牛鼻子”。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过程,完善行业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调整充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健全人才工作运行调度机制,完善《阿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职责》《阿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阿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阿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打造常态化、规范化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地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坚持政策先导,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以解决引才难问题为目标,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阿里地区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试行)》《阿里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阿里地区地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委联系服务地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起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三是坚持待遇先行,创优软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暖氛围。按照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的原则,查找涉及人才切身利益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统筹解决人才户籍、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7.35亿大力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覆盖狮泉河镇36个供热区、3200余栋单体建筑;措勤县、改则县、革吉县和日土县实现集中供暖,总投资超过11亿元;启动高海拔集中供氧工程,在改则等5个高海拔县城设立微压氧舱10个、氧吧5个,改则县古姆乡等7个高海拔乡供氧站试点成功,发放供氧卡10000余张,干部人均每年可免费吸氧1100L价值1298元;投资33.55亿元实施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供电体系日趋完善,工作生活环境更加务实、人本、温暖、和谐。制定印发《阿里地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阿里地区关于加强干部职工关心关爱工作办法(试行)》,加强高低海拔地区干部交流力度,严格落实干部人才休假、离岗休养、内地疗养、医疗保健、产假及陪护等制度规定,让干部人才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怀,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2016年以来,先后调整65名身体欠佳的干部到海拔较低、环境较好的县乡或地直部门工作,办理83名两地分居干部调动,开展慰问活动1500余场次,慰问干部9.6万余人次,着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温暖氛围。

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未来,阿里地区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积极开放的政策、舒适宜人的环境、海纳百川的胸怀招揽八方之才,为阿里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