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为了一个共同梦想

发布时间:2013-09-11 作者: 来源:阿里网编辑部

图为:中国移动援建的医院

 


图为:由中国移动援助的人工种草项目



图为:中国移动加大对受援地干部能力提升力度



图为:一批批中国移动人奔赴平均海拔4700米的阿里改则县对口支援,这是中国移动民生项目。

 


图为:改则县物玛乡强古村藏族村医桑巴在中国移动援建的卫生院内为群众看病

 

图为:改则县居民在中国移动援建的安居新房内



图为:2002年中国移动援建的改则县中学

 

图为:2010年10日来自改则县小学的老师桑旦顿珠获得了首批TD联盟颁发的奖金


    1999年,由中国移动总部派出的第一批援藏干部踏上了雪域高原。从而开启了系统内支援西藏公司的难忘历程,至今已有11批共108名援藏干部远离亲人和 故乡支援西藏公司发展。2002年开始,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启对口援藏工作,一批批中国移动人奔赴平均海拔4700米的阿里改则县,躬身耕耘, 曾经落后的草原牧场如今变成了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中国移动不断创新援藏方式,只为实现一个共同的梦想:要为300万西藏人民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改则之春:偏远牧区走向现代化

    改则县位于藏西北高原阿里地区东部,距离拉萨一千多公里,全县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万多人,这里气候恶劣,全年八级以上大风在200天以上,年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受交通、气候等影响,改则县是阿里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县之一。

    2002年,按照“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移动开启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的历程。中国移动先后选派7批15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奔赴改则对口支援。

    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移动对口援藏整整10年。恰恰是西藏信息化突飞猛进、通信事业日新月异的十年。昨天还在过着骑马传话的日子,今天,就有了视频通话的便捷。中国移动对口支援的改则变化同样如此。

    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为改则县落实援助项目56个,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着重扶持生态、科技、教育、民生等领域,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变“输 血”为“造血”,增强改则县自身发展能力。如今的改则已经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羌塘明珠”。2012年改则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32亿元,是援助 前的6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不到40%提高到了99%以上。

    在改则县人民医院住院楼笔者看到,由中国移动援建的四层白色住院大楼成为当地最靓丽的风景。

   “在中国移动援建下,目前住院楼不仅投入使用,而且正在造福当地的农牧民,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改则县人民医院院长格桑告诉记者,医院拥有了日本原装奥林 巴斯腹腔镜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彩超机等先进设备,改则县人民医院是阿里地区唯一的一个能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县级医院,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大改善了医疗 服务水平,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如今,改则县人民医院、改则县第二小学、改则县农牧民文化中心、改则县安居工程等一大批由中国移动援建的民生项目,正在成为造福改则县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中国移动开展援藏工作10余年,是改则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改则县县委书记张文涛说,中国移动的大力投入和援藏干部的忘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改则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思路: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改则县经济发展滞后与当地恶劣的气候、自然等客观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尽快提升 干部队伍能力与素质、打造一支适应改则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求的人才队伍,成为中国移动援藏干部面临的难题。

    经过援助实践与思考,中国移动第六批援藏工作组提出了“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援受双方密切合作为基础,以农牧民发展为中心,以基层党建为依托,以改 善条件、提高能力、增加机会、赋予权力为举措,积极推动农牧民成为援助行动主体”的“参与式援助”方法,在实践中提高了受援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 援藏项目在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把人力资源开发贯穿到援藏项目的全过程,显著提升了援藏资金效率,取得了成效。

    在2011年的安居房建设当中,中国移动委托有关乡、村组织协调农牧民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并根据农牧区实际,合理确定房屋面积,建设原材料就地取材,使群 众广泛参与建设并得到技能培训,乡土知识和群众经验得以充分发挥,建设成本节约到过去的一半以下,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中国移动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智力援藏工作力度。2010年以来,先后出资邀请近10位国内外专家专程来阿里就现代畜牧业发展、经济社会中 长期规划、农牧区社会与文化变迁、高新技术为当地干部群众授课;2013年4月,刘京组织改则县28名基层干部赴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开展“改则县基层干部素 质提升”专题培训,并实地考察江苏无锡华西村和张家港永联村现代化农业建设示范基地。

   “我们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经验,对我而言终身受益,”一位藏族干部培训后激动地说。通过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改则县干部群众到内地参观学习改革开放和发 展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改则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工作作风,加快了改则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步伐,增强了各级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和发展经济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京说,由于我们援藏期限短,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提升当地干部群众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人才、培训技能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 他说,我看到改则县是阿里地区最大的纯牧业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本没有重工业,全县经济发展对牧业的依赖性很大,畜牧业经济是全县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 业。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内外通信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推动包括大唐、华为、联想、中兴、三星等78家国内外知名通信企业成员的TD产业联盟,于2010年 9月在改则县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搭建了产业援藏平台。两年来已有140位改则县优秀师生和贫困生受到奖励和资助。TD产业联盟还组织获奖师生赴内地参观交 流,并将组织改则县学生与内地学生开展“手拉手、共成长”活动,安排大中学生到成员企业实习,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此项举措被自治区主要领导誉 为“中央企业援藏的有益创新”。

援藏:成效显著 中央肯定

    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领的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赴藏督促检查,来到阿里地区督促检查,他对中国移动援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中国移动继续急地方之所急,一如既往地做好对口援助工作。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不断加大援藏资金力度,认真研究制定新一轮对口援助改则县的计划。中 国移动结合改则县实际情况,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的特点,先后安排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与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建 设、农牧民文化中心等9大援助项目。其中90%以上援藏资金集中投向农牧区。

    根据阿里地区地处边疆、交通不便、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的实际情况和阿里党政军有关部门的建议,中国移动牵头中科院、中国电子、大唐移动等单位,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在援建改则县资金以外,组织实施总投资6000万元的阿里边疆信息化项目。

    2010年以来,中国移动启动“数字化改则”援助项目,投入计划援藏以外资金重点加强了改则县的传输和网络覆盖,帮助改则县先后建立了阿里地区第一个县级 政府门户网站、西藏第一个县级手机报,并相继开通了党员远教、集团彩铃、企信通等业务,有力提升了办公效率、加大了信息传播、提升了改则县知名度,受到了 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

    中国移动还坚持项目援藏和智力援藏并举,提升受援地区的“造血”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提高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中国移动援藏干 部在改则县过去开展的人工种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人工种草的科技含量,2010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在改则县开展了土质、水质分 析,根据当地生态脆弱、土地广袤、土质营养质少的特点,在西藏率先成功引入了免耕播种技术和种子包衣技术,并首次规模引入黑麦、紫花苜蓿等多年生、高营养 的牧草品种,用高技术显著提升了牧草产量和质量,此项工作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农业部、团中央的充分肯定,试验草场被命名为西藏首个“保护母亲河全国青少年绿 色家园示范点”。

风采:真情大爱 铸就丰碑

    中国移动援藏干部努力克服高原自然条件恶劣、海拔高、路途远、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差等困难,及时转变心态,扎实有效地开展援藏工作,通过惠民生、暖人心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移动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称赞。

    为了切实把每一份援藏资金都花在刀刃上,使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中国移动援藏干部阿里改则县委副书记周猛对每一个援藏项目都是反复论证,足迹不仅遍及了改则县40余个村,还专程到兄弟市、县考察调研先进经验并充分借鉴以便更好开展援藏工作。

    三年的时间已经让周猛原本白皙的面庞变得黝黑,头发掉了不少,体重少了10多斤,平滑的眼角也有了皱纹。回顾这三年的经历,周猛说:“很荣幸为西藏发展和 各族群众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阿里这片高天厚土和淳朴的百姓让我的胸怀更加宽广,尽管当中有苦有累,但无怨无悔。”

   “感谢”二字已不足以表达心声,牧民们纷纷捧出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杯杯浓醇的青稞酒,献给这位“移动天使”。

    一名真正的援藏干部,不管身在何处,他的心里都会装着西藏的群众、雪域的那片土地。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中学初二年级的藏族学生次仁拉姆,学习勤奋,成绩突出,然而贫寒的家境让她陷入困境。得知此情,周猛决定资助次仁拉姆。每逢节日,周书 记都会为次仁拉姆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鼓励次仁拉姆好好学习。好强的次仁拉姆也没有辜负周书记的期望,她在班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学校的各种嘉奖。

    虽然援藏结束了,但周猛与次仁拉姆的“父女情”却留了下来,不管将来他们走到哪里,这份真情在这片雪域上延续……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吴勇,1999年7月刚满24岁,为响应国家号召,他为中国移动第一批系统内援藏干部,奔赴西藏阿里分公司开始三年援藏。

    一次,在海拔4700米、零下40℃的改则县建设GSM基站,吴勇发现基站居然被“冻瘫”了,为了保障通信畅通,立即与当时在阿里分公司工作的吕宏明一起用棉被裹着设备,两个大小伙子趴着用体温 “捂热”了基站。

    为了援藏,吴勇推迟了自己婚期,安徽的媒体得知后,特意选择在二十一世纪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世纪空中婚礼”。吴勇穿着藏装,在世界屋脊向新娘鞠躬感谢,他的爱人在电视那边泪流满面。

    时隔13年后,吴勇与爱人一起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开始了新一轮的“援藏”,在西藏公司参与集团客户事业的开拓。吴勇说,“如今,我既是西藏公司的员工,也是长期的援藏干部,我会全身心投入,为西藏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湖南公司的第十一批系统内援藏干部刘胜被西藏公司的同事称为“拼命三郎”。刘胜进藏后不久主动申请去基层,援藏一年里,刘胜克服高原缺氧、路途遥远、山路 崎岖等实际困难,跋山涉水走遍了山南所有县和绝大部分乡镇,他发现很多地区峡谷多,而基站多建在山峰,藏族老百姓的石头房子里信号较弱,当即提出了改天 线、扩载频、换电源的想法,在他推动下,山南有了首批乡镇服务站,渠道能力很快增强。

    巍峨雄浑的高原是冶炼精神的熔炉,奔腾不息的雅江是涤荡心灵的试验场,援藏干部用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的一致尊敬和爱戴。一批批中国移动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用行动诠释着援藏的真正含义,为中国移动树立了良好形象。



本版图片由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德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