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个月的援藏生活,很充实。”刘付宁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今年6月,他与其他5名医生组成了援藏医疗队,来到了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仲巴县进行医疗帮扶。
仲巴县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空气稀薄,氧含量仅有广州的一半。虽然当地行医条件艰难,但每当看到藏族同胞脸上纯粹的笑容,广东援藏医生的心里总是暖洋洋。
夜奔数百公里抢救孕产妇
仲巴地处边陲,从前,危重病人转运要跨越9座大山,历时10多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600公里外的日喀则市。
广东医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
援藏的第二天,广东医生遇到了一位胎儿臀位脚先露的难产孕妇。第二次援藏的妇产科医生付帅是名老手,“如果在广州,产妇只需要做紧急剖宫产即可分娩胎儿,但在海拔5000米的仲巴,剖宫产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产妇的家属对剖宫产心存担忧。”付帅回忆说,经过多方沟通,手术终于顺利进行,最后母女平安出院。
抢救产妇的故事还有很多。10月9日23时30分左右,付帅突然接到电话,350公里外的仁多乡卫生院一名胎儿横位的产妇命悬一线,胎儿卡在了宫口!
10月的仲巴已经下雪了,夜晚山路难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司机都不敢打包票能安全到达。但为了一个小生命,广东医生还是出发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产妇身边。
可一看到胎儿,付帅就发现孩子已窒息,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支持下,付帅用嘴对嘴的方式吸出胎儿口中的分泌物,这才让孩子转危为安。
行医条件艰苦但内心充实
“高原条件差,不少队员身心压力大。”李祖勇说,消毒供应中心主管护师李丽娇刚到仲巴不久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差点就打道回府”。严重的高原反应也让刘付宁血压飙升、失眠。起初,他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后来就连吃安眠药都没有效果。
尽管在高原行医条件艰苦,但是广东医生却说,内心充实,尤其是亲自目睹当地医疗条件一点点好转。
刘付宁还记得,一名行医20多年的医生总是自己为病人做麻醉。直到突然有一天,她跑来问刘付宁:明天是否有时间做麻醉?”
那一刻,刘付宁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说明我们的帮扶有成效。”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医生袁桂仪说,当地牧民对广东医生百分百信任,这一份肯定,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通讯员 林伟吟 张阳 刘昕晨
责任编辑: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