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援藏路 一生援藏情
—记教育部首批直属高校附属小学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领队祖凤国
今年已经52岁的祖凤国来自天津大学附属小学,2016年初,他响应教育部直属高校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号召,抵达了对口支援单位——拉萨市实验小学,现担任拉萨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同时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组团式援藏工作领队。如今,他已在西藏这片既神奇又美丽、既古老又现代的土地上工作、生活了3年半的时间。
在报名参加援藏之前,他也有过顾虑。毕竟年龄快50岁了,家中还有年逾八旬的老母亲和年逾九旬的岳父需要赡养,进藏前的体检也有两项指标不合格,医生的结论是不建议进藏工作。但他想的是:“援藏,对于国家来说,是政治;对于学校来说,是使命;对于个人来说,则是一种情怀。既然国家培养了我,我就有回报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2016年4月,在教育部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启动仪式上,他代表援藏教师发言时就立下了誓言:“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我们将为西藏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一种结下就解不开的情怀
平时,与远在天津的老母亲视频时,祖凤国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娘,我一切都好,您要保重身体,放假我就回家看您。”可老母亲并不知道,儿子要在西藏扎根3年多的时间,老母亲更不知道,她的宝贝儿子发烧40多度,只打了一瓶点滴,又继续返回学校工作……由于老母亲有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她的儿子真的怕刺激老母亲脆弱的心脏,所以选择了报喜不报忧。
进藏后,除了日常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工作以外,他还担任了学校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利用教学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近距离地接触西藏学生,了解藏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现状,找出学生理科学习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放慢节奏、循循善诱、着重方法、大胆实践的教法及观察猜想、实践探究、验证发散的学法,学生们真正做到了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究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知识的过渡,学会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渐渐改变了呆板机械的学习方式。慢慢地,沉闷的课堂逐渐活跃了起来,课堂上经常传来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声、做数学游戏时开心的笑声、自信的回答问题声和互相鼓励的掌声。
西藏的孩子大多数没有走出过高原,对外面的世界既好奇又充满了向往。祖凤国就利用假期回家探亲的机会给孩子们买礼物,白珍喜欢的天津大麻花、小白玛喜欢的果仁张、卓玛喜欢的天津风光明信片、旦增需要的书包……每一次回到班里,孩子们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得又蹦又跳。他觉得,这些礼物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奖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了天津的历史和文化,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进了藏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一种以交融为前提的碰撞
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听课,祖凤国感到,西藏教育的软肋在师资,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理念陈旧直接影响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前提下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所以当务之急是提升本地师资队伍水平、积极探索适合受援学校的有效教研活动、建设一支高水平成梯次的本地教师骨干队伍,争取把“输血”变为“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援藏教师队伍。
针对这一点,他参与了西藏地区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听课评课百余节,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西藏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听课中,一旦发现教师课堂上的亮点,他就会马上给予鼓励;发现不足,也会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有时会在课堂中亲自进行教学示范。在每年的赛课活动中,他更是与徒弟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一遍遍修改教学设计、一道道设计课堂练习、一句句斟酌课堂提问,手把手磨课到凌晨。他的执着、徒弟们的坚持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3年时间里,他所带的徒弟在自治区各级各类赛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和提升。
随着时间的浸润,现在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教研氛围已经逐渐浓厚。本地的老师们从以往评课时的只言片语进步到现在的滔滔不绝,从当初对课堂表象的认知到现在能够从复习提问、情景导入到新课传授、练习设计、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都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现在,本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等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地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有效地“教”,学生在课堂中也真正做到了有效地“学”。
当老师们悄悄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慢慢地,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改变了。勤思考、知创新、有能力的学习小主人越来越多,知识的阳光照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越来越多的孩子体会到了新理念、新方法带来的学习乐趣。
一种凝聚目标使命的责任
祖凤国深深感到,作为援藏教师,援藏任务不仅是提高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面向拉萨市,面向整个西藏自治区,去带动盟校、兄弟校和更多市地的学校共同提高。
3年多来,他努力服务于西藏教育的均衡发展,足迹遍布了西藏的大部分地区:拉萨市、那曲市、阿里地区、林芝市、日喀则市等许多县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听评课、上示范课,并结合当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建设、校本教研、学科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帮助各地教师们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当地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对于人教版教材中不适合西藏学生特点的例题、练习,他也与本地教师一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更加容易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课题负责人,祖凤国承担了《拉萨市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主持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多来,在拉萨市各县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他主笔撰写了一万余字的结题报告,争取与各县区教研员及教师探索出适合拉萨市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培训专家,祖凤国参与了西藏自治区“2017年、2018年国培计划”,为“2017年国培送教下乡中小学数学项目”教师进行了题为《教师的师德情怀》的专题讲座,用自己33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的教育,使参培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增强了他们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他还为“2018国培计划——西藏乡村小学校长培训班”的西藏各市地乡村校长们做了《怎样做一个好校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两场专题讲座,为乡村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了使讲座接地气,使乡村校长们更容易接受,他引用了大量自己走访过的乡村小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工作亮点作为佐证,使乡村小学校长受益匪浅,为西藏乡村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种践行职责担当的勇气
作为教育部首批直属高校附属小学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领队,祖凤国深感责任重大,自2016年初提前进藏以后,他就开始做好后续进藏教师的准备工作。通过前期大量的实践与调研,制订了《拉萨市实验小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示范学校”为总目标,提出了促进“两个融合”,即促进援藏团队与实验小学本土团队的深度融合,促进援藏团队内部深度融合;注重“两个依托”,即不仅依托援藏团队的前沿力量,更争取依托援藏团队派出区域或学校的后盾力量;实现“四个覆盖”,即援藏团队在学校管理层、分校区、年级段、学科组全覆盖;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援藏团队传授内地先进办学和管理经验作用,发挥帮助提升软件硬件水平作用,发挥带动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作用;推动“六个显著提升”,即显著提升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理念、显著提升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
他还与援藏派出学校进行对接,就援藏教师在教学工作、心理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准备进行沟通,并保证专人专车接机,提前安排好住处,使援藏教师一下飞机就有到家的感觉。作为领队,他也承担起了受援办与援藏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老师们进藏后的各种不适应和各种问题,尽力与各部门沟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受援办、拉萨市教育局受援办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对于国家各部委、各机关的援藏调研活动都能如实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作为领队,他坚持收集整理援藏教师们的工作情况,并制成简报报送受援办,至今已有100余期,同时每周、每月、每年向受援办汇报援藏团队工作动态,目的就是使援藏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
3年多来,由于对拉萨教育的突出贡献,祖凤国校长被拉萨市教师进修学校聘为客座专家;被拉萨市城关区教培中心聘为兼职教研员。2017年参与了拉萨市教育局题库的创建工作,作为评委参与了拉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技能大练兵——2018年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2019年参与了援藏管理干部专题讲座直播活动,践行了自己辐射引领提升、助力西藏教育的援藏目标。
一次援藏路,一生援藏情。“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高原有它的恶劣与危险,也有它的美丽与魅力。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我们每一个援藏教师都不会被吓倒,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热爱西藏孩子、热爱西藏教育事业的心。”这就是祖凤国——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发出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