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救人的心让她在ICU潜心改良胃肠减压术,使全身置管的患者成功规避术后窒息,大爱人生的她愿做一粒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荣获珍贵荣誉——“辽宁好人·最美人物”......
她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腹症二科副主任护师、辽宁省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那曲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艳红。
初踏雪域 崭露头角
“我就是抱着为西藏干点什么才来的。”赵艳红说。一名执着率性的白衣天使,于2017年10月来到那曲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在ICU工作中,她不仅手把手培训学员CPR操作(心肺复苏)、IVGTT(静脉输液)等护理基本操作,而且亲自组织ICU专科护士培训,强化专科护理素养与技能。
2018年11月17日,ICU转来一位7岁的小男孩,入院时肝包虫病并发肝包囊破裂、全身皮疹过敏性休克,术后出现昏迷,急需胃肠减压,医院无小儿胃肠减压器,小孩随时会出现窒息,她看着接不上去的成人胃肠减压器焦灼难耐,必须抓紧时间把成人的胃肠减压器想办法用上,她灵机一动,对着身边的护士喊道“赶紧把消毒后的乳胶管拿来!”她利用消毒后的乳胶管进行衔接,把成人胃肠减压器巧妙的转变成小儿可以使用的胃肠减压器,成功规避了患儿术后窒息的风险,在不到两天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转至普通病房。
理清思路 稳扎稳打
“‘创甲’是一个繁杂而艰巨的任务,护理工作在全院三甲创建指标中占有重要位置,属一票否决项目,护理工作的成败举足轻重,护理工作遇到的瓶颈必须解决”赵艳红说。
2018年1月,由于“创甲”时间紧、任务重,她临危受命担任那曲市人民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主抓“三甲”创建工作。她走遍医院护理每一个岗位,深入调研,克服困难,理清思路,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针对医院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流程不合理、护理常规缺失等问题,她不畏身体不适,15个日日夜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在借鉴内地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和结合那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新编纂修订了那曲市人民医院《医院护理管理汇编》《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
在搭建好宏观框架后,她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临床一线,为确保护理人员按照标准化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执业,她带领护理部成员通过以查代教的方式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全面督导,在优化工作效能的同时,提高护理部及各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在医院三甲初评时,护理工作得到区内外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达A率90%以上,荣获全院第一名。
神奇净土 洗涤心灵
“西藏是片神奇的净土,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淳朴的人文环境,都给人以净化和奋进”赵艳红感叹道。那曲有着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和广袤的草原,随处可见悠闲的牦牛和结队的羊群,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赵艳红讲,这里的人们总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在这里,你看不到医护之间的矛盾,体验不到医护之间的等级观念,感受不到‘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生和护士经常是不分你我,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在4500米海拔的雪域高原不同于内地,从胎儿和孕妇的安全角度考虑,一般怀孕三个月以后就已不适合在高原了,但这里,太多的干部职工冒着危险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神圣的岗位。“创甲”期间,一个从内地人才引进刚两年的25岁护士赖晓燕,为了圆满完成工作,挺着孕六、七个月大的肚子一直坚守到“创甲”结束。身边的这些事例时时刻刻感染和激励着赵艳红。
这里的医护人员是奉献的,这里的患者也是淳朴的。赵艳红说:“在ICU时,有一个20多岁小女孩的哥哥出车祸入院,我们从ICU出来时,都穿着援藏队统一配发的队服,小女孩不懂汉语,但她可能知道我们是援藏的,当她看到我们的时候,都会露出那种特别真诚、特别淳朴的笑容,当我第一次看到那种期待、敬仰、纯洁的眼神时,我感动地眼眶湿润,这个微笑和眼神能让我记住一辈子”。
一年半的援藏生涯转瞬即逝,赵艳红说:“我即将踏上归途,心里有太多不舍和留恋,我和我的队友们愿做雪域高原的一粒种子,希望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化西藏对口支援的春风里,我们的种子能扎根沃土、馥郁芬芳……”
责任编辑: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