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生活

雪域高原闪耀“延安精神”

发布时间:2013-06-04 作者: 来源:阿里网编辑部

——记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

 


    从陕西到阿里,这是一条漫漫长途。


    2010年7月15日,陕西省第六批40名援藏干部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3700万三秦儿女的重托,奔赴阿里高原支援当地建设。


    两年多来,在平均海拔4500米、氧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度的阿里,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自觉做“延安精神”的传人,努力克服 高原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扎实推进援藏工作,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贡献,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 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教育支援为根本


    长期以来,阿里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基础设施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充分认识到教育才是改变一个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本途径,应该把援藏的根本放在教育这篇大文章上,为此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先后投资1.8亿元,在西安建设西藏中学,预定办学规模为800人,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一所具备藏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中 学,首批400多名藏族学生已搬进了新家;出资4300万元,对阿里48所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添置教学设备;出资597万元,对陕西省第二批援藏 工作队援建的阿里第一所幼儿园进行现代化改造,新建教学楼一栋;此外还计划投资2亿元,在狮泉河新建现代化的陕西实验中学,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


    如果说针对孩子的教育是为了明天,那么对各族干部的教育培训则是为了阿里的今天。在援藏工作队的协调下,陕西省与阿里地区达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智力援阿 工作的意见》,决定2010-2015年间,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中小学校长的挂职锻炼工作以及专业技术干部进修、学历升 级教育和干部理论培训工作。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为阿里培养各类干部和技术人员达238人次。除了在陕西培训干部,肖红年、苏纬、胡晗、余立等地 直单位技术干部,还立足岗位,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当地带出了一批技术骨干。


民族团结为基础


    阿里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安民固边的坚强后盾,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各族群众间扎根、结果,为阿里的长治久安打牢思想基础。


    作为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领队,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田建文一直是民族团结的带头人:2010年8月12日,连续降雨导致加木河水涌入噶尔县干部住宅 区,刚下乡回来的他,顾不上吃饭就与各族干部赶赴抗洪一线进行救灾,正当田建文在指挥挖掘泄洪渠时,上游700米处突然出现溃坝,洪水将田建文等人围困在 小土丘上,他们两次涉水突围,皆因水势过猛而失败,直到夜幕降临,才坐在一台装载机的挖斗中脱险;2011年3月,得知被大雪围困的札达县曲松乡有6名病 重群众亟待救治,正在行署主持工作的田建文紧急安排救援队,在雪地中绕行上百公里将群众接出,安排到地区进行治疗,并亲自前往迎接,为群众抬担 架;2011年6月,他组织全体援藏干部,为阿里地区小学及幼儿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总计11万元,其中个人捐款就达18000元;2012年,他又安排 资金,为行署住宅区装暖气、打水井,改善了各族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田建文的带动下,其他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也积极做民族团结的表率,涌现了不少感人事迹。2012年秋季,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谢恩主主动请缨, 到革吉县盐湖乡羌麦村驻村维稳。期间,还组织牧区村民开展了升国旗、唱红歌庆祝十八大活动。同样,为了维护基层农牧区的稳定,在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 60年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旅游局副局长王斌、司法处副处长刘哲辉、普兰县委副书记王勇、普兰县常委副县长卢志华、普兰县 副县长周富林等援藏干部积极驻村,维护稳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唐怀滨联系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组建眼科专家医疗队,赴札达县及阿里地 区开展对口支援,为群众义诊600余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74例,帮助札达县建立了眼科门诊,捐赠总价值40余万元的检查设备及药品;地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主任罗蒙两年来实施各类手术400余例,在救治一名产后大出血的藏族产妇时,毅然献出自己的400毫升鲜血,挽救了对方的生命;普兰县委书记黑树林 在身患痛风、导致走路困难的情况下,亲自率着救援队,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和8级大风,摸黑救出了被大雪围困的普兰县霍尔乡数十位群众;地区交通局副局长 张军强经常顶风冒雪下基层检修公路;地区住建局副局长马福亭每年下乡验收安居工程,休假总是很迟。


改善民生为关键


    高寒缺氧、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等诸多因素,使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普遍低下,存在着“看病 难、行路难、致富难”等问题。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把抓好扶贫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利用好援藏资金,积极争取其他项目和资金,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 生活条件,促进地区发展。


    2010年以来,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为对口支援的噶尔、普兰两县建设安居房总计477套,被自治区验收为优质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并 在噶尔县兴建农牧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大力发展饲草种养和蔬菜种植,目前已投入援藏资金800万元,扩种紫花苜蓿 2万亩,改扩建蔬菜大棚10 座;引进西凤酒工艺生产加工青稞酒,年产达到50吨。在普兰县做好青稞深加工文章,提高细德白青稞面知名度,同时打造旅游强县和边境口岸,实施普兰国际大 酒店、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中尼边境口岸规划建设项目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项目。以上措施推动两县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过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6 %,处于全地区前列。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由陕西省援藏资金实施的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已经完工,噶尔县卫生服务中心、阿里地区急救中心及阿里地区中心血站项目正 在建设当中。2011年8月在拉萨召开的陕西省城市医院与西藏阿里地区医疗单位对口支援协调会上,确定“十二五”期间由陕西省15个城市二、三级医院对口 支援阿里地区医院和七县卫生服务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签定友好协作协议,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关系,目前已提供援助资金 100万元,设备 2 台,组织30余名专家来阿里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培训阿里医护人员。


    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还采取援藏干部亲自授课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水平,先后培训了建工技能人员65人,藏式绘画、卡垫编制人员38人,科技种养殖人员150人。


    各个援藏干部也积极通过对口单位和不同途径,想法设法争取资金、项目。噶尔县原县委书记张宇整合援藏和其他资金4200万元,建设典角边境示范村;噶尔县 常务副县长赵海滨具体负责该项目实施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22户91名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通水通电的新居,该项目受到了兰州军区和自治区高 度好评。普兰县委书记黑树林争取资金100万元,修复当地被特大雨雪灾害冲毁的房屋88套;地区质监局副局长秦俊洲争取资金200万元,地区国土资源局副 局长王新平争取资金820万元,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孟骐争取资金738万元,用于当地建设;地区科技局副局长何江波争取资金,为阿里科技局修建职工 暖棚、职工活动中心、示范蔬菜温室;地区农牧局副局长李卫宁从陕西省农业厅引进600株新品种苹果,在札达县底雅乡试种,成活率达95%,为转变阿里传统 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结合阿里地区实际和“十二五”规划,制定了《陕西省援藏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计安排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特色产 业、生态建设、智力援阿、维护稳定等6大工程、38个项目,资金6.07亿元。其中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三年内投入援藏资金2.23亿元,建设项目49个。截 止目前,已到位计划内援藏资金2.1亿元,建成项目40个。



“延安精神”树形象


    两年多来,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大力倡导“改革创新,发展边疆经济;艰苦奋斗,建设第二故乡”的援藏理念,制订了“八不准”制度,对干部实行临时党支 部、派出单位、受援单位和干部家庭四方面共同监督管理,建立援藏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和半年述职制度,教育干部牢记“三个什么”(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 藏留什么),做到“四个珍惜”(珍惜援藏机会、组织重托和信任、藏汉民族感情、陕西援藏荣誉),倡导养成“四种风气”(勤奋好学、追求向上、开拓创新、勤 政爱民),成功树立了新时期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凝聚了身边各族干部群众的人心,得到了阿里上下的一致好评。


    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田建文为落实维稳工作,在藏历新年前夕结束休假返回阿里,随即前往维稳重点普兰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中尼、中印边境山口,打着吊针吸着氧,与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长达40天,其间多次晕倒在路途上。


    普兰县委书记黑树林患有痛风、糖尿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病发时下不了床、沾不了地,依然拄着拐杖坚持开展工作,被群众称为“拐杖书记”。他为普兰的发展殚精竭虑,却在岳父过世、父母住院、哥哥病重、妻子动手术时,顾不上回家探望。


    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王云锋刚到阿里不久,就深入七县调研,积劳成疾,患上了高原型痛风,多次出现早搏、幻觉和严重的高原疾病并发症,依然坚持工作;地委组织 部副部长杨孝武坚持以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他组织撰写的创先争优活动经验材料《高原上的旗帜——西藏阿里地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纪实》 受到了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充分肯定;谢恩主、党军国、张选朝等长期下乡开展宣讲活动,让党的惠民政策、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噶尔县 副县长李伟在特大洪涝灾害中坚守大堤靠前指挥,连续奋战一昼夜,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下乡察看灾情;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卢志华忙于工作,在母亲摔伤导致粉 碎性骨折住院、三伯父病逝时,也没能回家探望;地区发改委副主任王鹏在半年时间里,先后20余次修改稿件,形成了《陕西省援藏建设“十二五”规划》最终 稿;地区交通局干部刘伟足迹踏遍了阿里地区7个县,每年行程近20000公里;地区财政局副局长晁育峰的母亲在送其前往西藏的机场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住 院,而晁育峰为了工作需要,毅然离开母亲,返回了阿里的工作岗位;噶尔县疾控中心干部段勇波长期在基层奔波,为全县干部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地区林业局干部 陈孝勇在海拔4800多米的改则、革吉、日土等县的无人区,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调研野生动物保护与保护区建设;地区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郭志奇为建设好札达 县托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下乡蹲点长达60余天;地区住建局干部朱春鸿、董宏波数百次下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安全,行程上万公里,经常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洗;地 区人民医院医生余红星、地区疾控中心干部杨皓莹、普兰县人民医院医生包维安等经常深入乡村、寺庙、学校,把医疗服务送上门。


    3年来,40名陕西省援藏干部中先后有4人患上痛风,各有1人分别患上糖尿病和心脏病,病情严重的还多次住院治疗,但没有一个人脱离岗位或是提前结束援藏工作。


    正当第六批援藏工作步入收获成果的第三个年头、张宇带领全县人民满怀信心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之际,他却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于2012年8月22日不幸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


    人们的泪水交织成河。在张宇的追悼会上,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田建文用哭哑的嗓子对着他的遗像说道:“张宇同志,我对不起你!来的时候我说过要把 40个兄弟平平安安地带回去,现在却少了你,只剩39个了。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援藏工作开展好,陕西援藏的大旗永远不会倒”。


    张宇同志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每一名援藏干部。噶尔县委书记程文杰,在原张宇书记提出的把噶尔县建设成为“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三大战略 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一心、三园、十大工程”的建设构想。陕西援藏干部个个精神抖擞,步伐稳健,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着。他们要善始善终做好各项援藏 工作。


    这就是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依然执着,依然坚定,让新时期的“延安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绽放着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