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生活

扎根西藏 得到快乐

发布时间:2014-06-22 作者: 来源:阿里网编辑部
   一说起西藏,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在头脑中跃出4个字“扎西德勒”,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但我在西藏,听到一种新的解释,一位援藏干部告诉我:“你知道吗,‘扎西德勒’其实就是扎根西藏、得到快乐”。

    2013年,我受组织选派,成为第七批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的一年,我深深体悟着这种对“扎西德勒”的别样解读。

    快乐来自民族一家亲。一场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子活动,让我和藏族老党员强巴一家结了对子。端着酥油茶,我们促膝而谈,笑声不断。一家人的淳朴与热情,让我深 受感染。能不能适应西藏的环境,会不会感到孤单寂寞,身体有没有高原反应……各族同事的贴心问候,总能让我时时感受到温暖,更有热心的同事送来乒乓球拍和 电影票;单位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援藏干部课堂,让我更了解西藏的文化历史与现状,更加热爱这片雪域热土。

    在西藏待久了,总会接触到一个特别的“民族”,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团结族”。汉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姑娘小伙相爱并组成家庭的情况很多,他们爱情的结晶都 被大伙儿称为“团结族”。我所在处室的副处长就是一位“团结族”,有着汉族的名字,又能说流利的藏语,还继承了藏族姑娘能歌善舞的天性。

    快乐也来自自我的成长。西藏财政支出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中央财政更加精准地投入提供决策参考,也是我们援藏的重要使命,为 了不辱使命,调研便成为重要的工作日程。初入高原,高寒缺氧,爬3层楼都会喘气;说话时间长了,嘴唇会发紫。但这些与调研中的震撼和收获比,都不算什么。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日喀则地区吉隆和聂拉木两个边境县调研。日喀则地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比福建省还要大一半,路上走了一天。那时,正值雨季,雨 水顺着山坡流到路上,路面湿滑难行;左侧是随时可能塌方的峭壁,右侧就是望不见底的悬崖;雾气弥漫,迎面而来的车模糊难辨,一路上险象环生。终于还是赶上 了泥石流,主干道修路被堵,当地的财政干部赵云,是一个在西藏当兵退伍后留下来的小伙子,带我们走了一条土路。山路崎岖,加上不停地绕弯,很快我就晕车晕 得天旋地转,但当地干部却仍能谈笑风生,对他们来讲,下乡是家常便饭,更偏更远更难走的路他们都常常走。

    在西藏工作,奉献是永远的主题,它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选择。在我身边有很多“藏二代”,包括厅长,我所在处的处长、副处长等等,他们的父母是内地进 藏干部或参与西藏建设者,自己坚守一辈子,还把孩子也留在了西藏,真正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这样一群人身边,学到的不仅是业务,还有 满满的正能量,他们身上的奉献精神总在平时不经意间焕发出来,令人肃然起敬,并见贤思齐。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进藏以后,听得最多的是这几代人用青春铸就的“老西藏精神”。这精神里,有胆识,有气魄,更多的是爱与责任,体认这种精神,在高原上让自己的青春流淌,我充实而快乐。

    (转载于《人民日报》6月19日第十九版)

 

责任编辑:贡觉群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