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工作

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24小时

发布时间:2021-11-14 作者:卓玛石确 来源:天上阿里

在西藏拉萨,有一所以“河北”命名的中学——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

这里,遥远,是河北省对口支援的阿里地区在拉萨的异地办学点。

这里,艰苦,一批批河北的援藏教师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明灯。

这里,团结,在冀藏两地师生真情浇灌下,民族团结之花盛放在雪域高原。

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的一天,在悠扬的起床号声中开始。

6时30分起床号声一响,宿舍楼的灯光迅速亮起。很快,同学们从宿舍出发,奔向教学楼。秋日雪域高原上的6时,天空漆黑如墨,楼道里明亮的灯光从楼门口斜出窄窄一道。“快点,跑起来!”头戴鸭舌帽、双手深深插进上衣深色短夹克里的高三年级教务主任、河北援藏教师买艳科站在楼道一侧,半明的光线中形成一道剪影,这一喊叫“醒”了不少学生,迈开步子跑起来。都高三了,必须紧张起来。”老师和学生同样进入紧张的节奏里。在高原,天亮得晚,2019年河北省新一批教育“组团式”援藏团队初来西藏时,因为高反头疼,不少援藏老师失眠,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才睡。到早上六点多睡意正浓,但只要安排了早读,老师们一声不吭跟着早起。而每日早上那一声声“快跑”,也成了河北援藏老师们独有的口号。

河北援藏教师买艳科(右)在检查学生早读情况。

“早起,咱老师们肯定没问题。”买艳科现在一周早起三到四次,检查早读学习、监督老师值班。“高考时间紧迫,可不会等老师去慢慢适应。”

不怕苦能吃苦,肯花力气下功夫,是河北援藏老师的鲜明标签。

9时50分

上午第一节课结束,高三年级主任、河北援藏教师李世利回到办公室,在桌上发现了一张作业横格纸。纸上用简笔画勾出一个人物形象,身材微胖,头戴鸭舌帽、手拿小教鞭,眼神严肃却嘴角带笑,正在向学生提问。“这不就是我嘛,这群学生都高三了,还跟小孩儿似的。”李世利一眼就看出这幅画是给自己的,咧开嘴大笑起来。

李世利来自河北衡水二中,相熟的同事习惯叫他“老李头”,工作上以“铁腕”著称,学生对他又怕又亲。他平日里处理的,都是时刻离不了人的琐碎事,老师管不了的调皮学生会送过来,教室里缺了粉笔也会找他要。

 “我不爱出去转,没事儿就在学校,我心里也踏实。”学校远离拉萨市中心,李世利来拉萨两年多了,去市区溜达的次数屈指可数。无论学生找他还是老师找他,总能随叫随到。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是全校荣获“全勤奖”的三位教师之一。

李世利注意到,纸上还用铅笔加粗了一句话——“全河北老师,教师节快乐”。河北援藏老师的付出,所有学生都感受得到。学生们的心意,李世利看在眼里,暖在心窝。

教师节前,学生为河北援藏教师李世利悄悄准备了一份“惊喜”。

入学测试,班里认全26个英文字母的不到五个人;手里拿着直尺,因为听不懂“一厘米”的概念,画不出单位长度;习惯藏袍穿着,入学军训时,中暑晕倒在操场上……面对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条件,援藏老师们用真情用真心,以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帮助学生们不断改变和提高。

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校长、河北援藏教师高嘉艺介绍,为将河北先进的教育融进本地教育教学中,学校改变教研模式,强化劳动纪律;规范常规化教学、标准考试;在日常教学中实行“小坡度、多阶梯、多重复、多记忆、多练习”,把向学生讲,逐步向讲练结合转化,提高学生能力。

目前,学校借助河北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师培养培训、开展教学指导、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改善软硬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20年首届高考上线率42.3%,2021年高考上线率提升至56.1%,其中重点本科上线7人,实现零的突破。

10时00分

高二年级一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开课准时开讲。之前,十几位化学任课教师已经拿着听课记录本进入教室,做好了听课准备。

确定学习目标、课件演示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完成习题演练……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公开课后,老师们立即围坐一起对年轻教师的授课进行点评。今年刚刚从初中部调入高中部的河北援藏教师高雷快言快语,首先“开炮”,“专业教学上我也在学习,先说说一些细节吧。板书上大小标题分级乱,几个影响因素描述用词应该要规范……”

几轮“挑刺”过后,主管高三年级化学教务教研工作的河北援藏教师史有利发言了,“课堂整体是值得肯定的,作为年轻教师进步很大。”史有利总结不足,并一一给出解决的实用方法。

像这样的评优公开课,学校每学期会举办一轮又一轮,发现并培养了一批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而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援藏教师也将自己的经验留在了高原上。

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7年才开始招生,学校里青年教师居多,需要加速成长和进步。2019年,河北省新一批教育“组团式”援藏团队来到学校。20名老师来自河北省各地重点中学,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当地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团队始终思考的问题。

史有利的课表上,有红笔标出的自己的课程安排和教研时间,还有浅色签字笔标出的自己徒弟扎西央宗的课程安排。援藏团队就位后,学校推行“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由援藏老师对藏族青年教师从课堂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

学校推行“青蓝工程”,河北援藏教师史有利(左)与藏族青年教师一同教研备课。

“我没事就去她班上看看,听了才知道哪有问题,一节课改一点,一学期进步就大着咧。”平日里,史有利与徒弟两人互相听课、合作备课。扎西央宗直言,在跟师傅学习过程中,慢慢弄懂了如何备课,从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到如何开展教学讨论、进行教学练习,都开始形成了一种规范。教学相长,史有利也学会了如何更好与藏族学生心贴心地交流。

阿里高寒偏远,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成本高、机会少,教师队伍建设更是普遍存在“量少、质弱、稳不住”等问题。对此,河北省援藏工作队通过组织当地老师到河北跟岗培训,开通远程视频教育平台,在线网络教研、备课、听课等多种方式,助推阿里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年,河北又选派14名教师来到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进行短期支教。

11时,学校大课间铃声响起,全校学生向操场飞奔。这是一天中难得的欢乐休闲时光。蓝天白云下,学生们甩开胳膊,踩着乐声,尽情跳起了结合古格宣舞编排而成的校园锅庄舞。

为将民族间的友谊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交替举办藏文化周和汉文化周,通过体育、汉语、藏语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汉文化与藏文化在学校交流融合。跳锅庄舞正是藏文化周活动的一部分。

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工作里的师徒关系也转化成了生活中珍贵的冀藏情谊。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民族融合在悄然发展,民族团结之花也在雪域高原绽放。

15时00分河北援藏教师孙德如从宿舍出发,往音乐教室走去。学校音乐教室在五楼,一层楼梯28级台阶。两层一喘、三层一停,来了2年多,孙德如依旧无法适应,每次到教室都要重新调整呼吸才能上课。“一周四次专业课,声乐课上要示范演唱,一个音一个音反复练习,边弹边唱,有时候手都是麻的。”跟着孙德如老师爬上5楼,视野立刻开阔起来。窗外,拉萨城郊的大片草地蔓延至连绵的山脚下。教室里,孙德如在窗边的琴前坐定,敲下琴键,学生们和着旋律唱起来,《羌塘草原》欢快的乐声便回荡在校园上方。辽阔的雪域高原上,有这样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便会唱歌”。但在这间教室里,不少学生第一次接受了正规的乐理训练。这间教室,也承载了不少学生的音乐梦想。“喜欢邓紫棋,喜欢吉美卓玛,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课间休息时,活泼的学生们围过来,说着自己喜欢的歌星和梦想。其中一个害羞的学生,悄悄告诉记者,她眼中的孙老师是一位暖男,会耐心指导大家唱歌。这位来自北方的汉子,平时保温水杯不离手,运动鞋搭配休闲外套,头发不太浓密,脑门锃亮,背起手在学校里遛弯时,几乎没有人会将他和音乐联系起来,但只要坐在钢琴前,便会立即成为全场的焦点。“很多学生都是家里放牛放羊时跟着家人学习唱歌,自由发挥,没有章法。来到学校后,才慢慢有了改变。”没事儿的时候,孙德如自己会研究一些乐器和民族唱腔,他希望能多给学生们一些专业指导,让这些喜欢唱歌的孩子在未来把家乡优秀民族歌曲传播出去。

河北援藏教师孙德如(二排右四)与学生们在音乐教室。

接下来有一节美术社团课。在美术教室一角,堆放着学生们创作的油画作品,色彩大胆、俏皮可爱。还有就地取材,利用羊角、石头等DIY的创意作品,趣味横生。

从静物到色彩,在老师们的启蒙引导下,学生们在绘画中找到了创作的快乐,也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今年,在阿里地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上,学校10名学生的绘画作品成功入选,与全地区征集精选的168幅作品共同展出。

为学生的梦想,装上腾飞的翅膀。自2019年9月开始,学校借助援藏资源,组织美术专业学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进行美术集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连续两届高考,学校美术专业学生全部上线。

17时00分

初一年级学生正在图书馆上阅读课,来增拉姆从书架上随手翻开泰戈尔的《新月集》,立刻被扉页上的一句话吸引住了——“这本书很美,望你看看这大千世界。”略显稚嫩的字体,还写着一个陌生汉族孩子的名字。

图书馆内入档图书有11万册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万余册来自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等河北学校的赠书。这些跨越千里的赠书,大多部分扉页上都写有文字,或是鼓励或是祝福,有的也一同留下了联系方式。

“我们虽未相识,但你若可以看到。请加油,相信自己。你会成为这高山之巅绽放的最美丽的花儿。”“希望你努力学习汉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福你考上心仪的大学。”……

“我喜欢看有趣的书,读有意思的故事。”来增拉姆来自阿里地区札达县,今年入学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到校后又要马上适应集体生活,开始几晚经常窝在被窝里抹泪。

图为阅读课上,学生们正在认真读书。

成长的心事向谁诉说,阅读中书籍成了好朋友。阅读课上,来增拉姆意外看到赠书上的一句留言,“你所经历的伤痛,都将成为你的勋章。”相隔万里、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相似的心境,此刻已经心灵相通。

来增拉姆在书里摘抄了不少词句在阅读笔记里,并将一句指给了记者看,“我们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下成长的,始终都有改变的机会。”冀藏两地学生的友谊,借助书籍得到传递,在高原上扎下根,发了芽。

而在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冀藏两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要好的朋友。

操场上,高三体育生刚刚完成20公里的耐力长跑,正在做放松训练。今年暑假,这28名体育生曾来到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田径集训。

问起在河北邯郸的生活如何,同学们首先说起的是一同训练的一个个汉族朋友的名字,张泽鹏、刘子涵……一同被记在心间的,还有免费赠送饮料的食堂大叔和细心照顾起居的宿管阿姨。

在学校体育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的专业四项测试成绩进步明显。紧张的训练之余,邯郸市第一中学还特地为远道而来的学生们安排了学习邯郸成语典故、太极拳等多项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罗布江才对教太极拳的老师印象深刻,“第一次学习太极拳,要慢慢的,感觉非常放松。”

临别前,邯郸市一中为每一位学生都赠送了一本专属的太极拳教材。罗布江才说,当翻开扉页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心里十分激动,以后要常练习,把太极拳介绍给身边的朋友。

阿里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河北援藏干部陈志良介绍,目前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每年投入援藏资金约120万,开展交往交流交融,已连续两年先后派出170名学生、50教师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衡水市、邯郸市等地的学校进行交流培训。

走出去,也迎进来。今年暑假,邯郸市第一中学的45名师生来到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初三年级的益西措姆,认识了来自邯郸的新朋友王威。

几天跟班生活里,王威懂得了藏语“贡康撒”意为“你好”,了解了不少藏族风俗习惯,回邯郸前还送出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鼓励益西措姆,努力学习,有机会来河北看看。

一次次的交流活动中,一颗颗小小“石榴籽”紧紧拥抱在一起,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冀藏学生的友谊,在高原上,在平原里,扎下根发了芽。

22时30分

最后一节晚自习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离开教室,回去就寝。但几个调皮的学生也正借着放学的兴奋劲头,聊天玩闹,迟迟不肯离开。李世利逐一进入教室,检查关灯、督促学生回去就寝……教学楼的灯光全部熄灭,寝室里学生渐入梦乡,李世利这才回到教师公寓,卸下一天的疲惫……在这里,从晨起到晚休,老师们将全部目光都投给了这群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学生们。而走在校园,随意问起一名学生,都能说出好几位认识的河北援藏老师。已经升入初三的益西措姆点赞教过自己的生物老师孟秋菊。“划重点的记号笔不好买,老师自己给全班学生每人买了三个颜色的记号笔,现在还在用着。”高一入学时,嘎曲措英语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买艳科坚持每天课堂提问,课下补课,每天一个小任务督促她学习,俩人你教我一句藏语,我教你一句英语,比着学。毕业生塔巴加赞,今年考上了沈阳的一所学校,来学校办理档案,刚进办公室,史有利第一个喊出了他的名字。“恭喜啊,怎么去学校,打算学什么专业,有什么问题微信上和我说。”……日夜陪伴下,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成为了彼此珍贵的礼物。

采访时值9月,拉萨的雨季尚未结束。孟秋菊告诉记者,今年今年的雨水比往年要多。“雨水多了,空气湿润,舒服多了。”刚来时,高原上干燥的气候,鼻子里经常擦出血丝,更烦人的是因高反带来的头疼和整夜失眠,还有更多无法察觉的身体变化。

图为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上学生用旧书皮亲手制作出横幅,正在为班级加油。

在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队伍中,有一位身体壮实,学生喜爱的体育老师——张速驰。2020年7月,张速驰没有休假,而是在校陪着刚刚选拔出的体育生练动作。“动作要领没学完,还没养成自觉练习的好习惯,老师一松劲,退步明显,学生的辛苦就白费了,正是定型的关键时期。”张速驰的妻子一听他的解释,只好自己买了机票,过来陪他。平日里,老师们眼中,这位教体育的老师,身体强壮。学生眼里,这位河北来的老师,非常专业,每一个动作都亲身示范,起跑、摆臂……一遍又一遍,毫不吝啬力气。体育训练每天从下午3时开始至7时结束,一周四次,每次训练一盯一下午。张速驰有一个不离手的记录本,记载着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变化和针对性训练计划。刚选拔出的体育生阿旺洛堆喜欢踢足球,喜欢球星贝尔。“从初中就开始踢球,五年了。”一次刚练完体育,阿旺转身就跑到操场上踢球去了,这一下惹火了张速驰。“踢球、练体育,选一个,不可能练着体育还继续踢球去,高考必须全力以赴。”张速驰的一番话点醒了阿旺洛堆,那天他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委屈也不甘心,但还是想通了。“我是特别喜欢踢球,但更想考上大学,想考上海体育学院。”那次单独谈话后,阿旺洛堆慢慢收敛起目光,告别绿茵场,只专注在自己的跑道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强壮的老师,有一天身体会出现问题。一天深夜,张速驰感觉心脏隐隐难受,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感觉,张速驰没有在意,推来氧气罐,吸上氧气……第二天早读时,李世利漏接了好几个老张妻子打来的电话,过后才知道老张早上心脏疼得难受,同事帮忙送医院了。“急性心肌梗死,必须马上做支架。”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再晚来一会,命可能就没了。

更早的时候,一位援藏老师上着课,突然昏倒,嘴斜眼歪,被紧急送医后,诊断为脑梗。据了解,自“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已有三位援藏老师因身体原因提前结束援藏工作。

但他们,无悔援藏。更多的人,继续奉献在雪域高原。

00点00分

寂静中,雪域高原新的一天又来了……

诸多的困难并没有吓退援藏老师们。不管晚上失眠到几点,老师们依旧该早起就早起,工作干不完就牺牲休息时间加班继续干,像不知劳累的牦牛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艳科习惯带上了帽子,因为脱发。“做课题,熬夜挠脑袋,一挠一大把。”买艳科特意将胸前工作牌上的照片,举起来给记者看了看,打趣着说道,以前也是个帅小伙。

2019年,西藏拉萨。夜里,买艳科接到一个电话,“新一批老师们要过去援藏,你是老西藏了,能不能再留下来,帮着熟悉熟悉。”本是一次试探性的询问,买艳科却直接答应了下来,再为雪域高原奉献三年。

三年又三年,在与藏族学生接触中,他慢慢意识到,这片土地太需要教育了。“家里如果考出一个大学生真的是将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边疆建设发展也多了一个人才啊!”

这位喜欢开玩笑、总是挂着笑容的老师,有着自己的牵挂。今年,家里的老二刚刚出生,从小家伙出生到现在,买艳科只见过三次面。出生一次、寒假回家一次,暑假轮休又一次。因为援藏工作,他撇下心爱的孩子,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陪伴给了高原上的这群学生。

 越来越多的老师来到西藏,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明灯,投身到雪域高原教育事业发展中,架起一座座两地沟通的桥梁。

与买艳科同为2016年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的史永刚,一年回家两趟,每次念叨最多的还是远在西藏的学生。2017年援藏一年后,妻子张国英追随他一同来了西藏。“总说那里当老师能发挥的价值更大,我也想去看看咋那么需要他。”张国英说道,当时学校组织报名援藏,她没犹豫就报名了。

那时,学校所在的教育城,尚在建设中,周围设施荒凉简陋。两人不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只有周末休息时,才能相聚。每次都是史永刚骑着电动车来找妻子,买菜、做饭。但两人闲聊时,说得最多的还是班上的学生。

两人一同援藏,在高原上一呆三年,都十分挂念着家里的儿子。“没事儿,你们去吧,我能自己照顾自己。”至今回想起孩子的懂事和理解,史永刚依旧会心疼得红了眼眶。

2019年7月,史永刚援藏到期,正在交接援藏工作时,他写下申请,自动转入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队伍……

冀藏情谊,在援藏人的手中一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而新的一天,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起床的号声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