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调研小组,深入内蒙古呼伦贝尔军分区所属边防部队,对边防官兵忠诚卫国戍边、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访谈中,我们深切感悟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已深入官兵头脑、融入边防文化、化为戍边实践。新一代边防军人扎根边陲、笑傲风雪的乐观情怀,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昂扬斗志,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之情。
一、身在边关心向党,是新一代戍边官兵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内蒙古军区部队担负着祖国北疆八千里边防线的管控任务,战略地位重要,职能使命特殊。这里虽然远离内地,但始终处于敌对势力渗透策反的前沿,处于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的前哨,官兵时刻面临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取向的现实考验。对边防官兵来讲,最大的考验是保持政治坚定,最大的危险是丧失政治警觉。
多年来,北京军区党委高度重视边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作为强边控边的首要任务。内蒙古军区部队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紧紧扭住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这个根本,把忠诚党和人民作为最高要求,把抵御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影响作为现实课题,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励志,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认真组织学习党史军史,通过回顾革命前辈矢志不渝跟党走、坚决听从党指挥的优良传统,重温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旗帜鲜明地批驳“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使部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指挥;注重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政治营养,深入开展“热爱边疆、安心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教育,举办“边防战士心向党”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官兵赞颂辉煌成就、畅谈边防巨变、感悟发展之源、认清制度优势,自觉当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捍卫者,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
调研期间,我们听到官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边防无小事,事事连北京,事事连政治。” 呼伦贝尔军分区始终把学习科学理论作为永葆政治本色的奠基之举,从过去老边防点着油灯学马列学毛著,到如今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千里边防同上一堂课,学习方式发生了飞跃,但贯穿的主题永远不变,这就是坚持用科学理论领航,增强官兵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政治责任感,确保官兵在风浪面前不迷失、考验面前不动摇、关键时刻靠得住。正如呼伦贝尔军分区原司令员、现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张秀所说:“边防军人守的是边防线,过的是政治关,只有坚持用信念导航,才能当好国门守护神,打造让党和人民绝对放心的钢铁边关。”
二、守界使命重如山,是新一代戍边官兵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
边防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无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史证明,“边强则国泰民安,边弱则国危民殃。”近年来,边境地区采矿作业、观光旅游、出入境人员数量增多,偷渡越境、非法捕鱼打猎等情况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枪支弹药走私、第三国人员偷渡、恐怖分子偷渡越境等新情况。复杂的边境管控形势和繁重的边境管控任务,给边防部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内蒙古军区始终注重把戍边实践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坚持对照使命要求激励、引导官兵思考准备打仗的思想牢不牢、戍边尽责的素质行不行,组织官兵在国门界碑前庄严宣誓,让官兵在铮铮誓言中感受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坚持立足本职岗位磨练,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比表彰“执勤能手”、“训练尖兵”、“边防通”,激励官兵发扬牺牲、奉献、拼搏精神,坦然面对苦累、正确对待得失。逐步完善配套执勤、战备和生活设施,不断加大边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军事训练演练,官兵的军事素质不断提高,履行戍边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部队先后圆满完成国际维和、抢险救灾、抗旱打井、森林扑火等任务,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升华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境界。坚持运用先进典型引领,先后树立“伊木河模范边防连”、“模范边防营长”刘成、基层党代表安志宾、舍己救人战士骆超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北疆卫士”,引导官兵增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激发官兵卫国戍边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呼伦贝尔军分区孙桂歆政委向我们介绍,作为边防军人必须时刻牢记,驻守的是边防、守卫的是国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麻痹。一万次执勤可能没有发现情况,但一次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必须带着情况执勤,确保边防的安全稳定。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边防连队、执勤点和岗楼哨所的战士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以百倍警惕的目光和昂扬饱满的精神,站岗放哨、巡逻执勤,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国门守不紧,愧当戍边人”的承诺。我们来到某边防连执勤点,几名战士默默驻守,护卫着几十公里的国境线。一位执勤士兵流利地向我们介绍哨所周边情况、管段任务和执勤职责。迎着凛冽的寒风,眺望国门内外,我们感受到了镌刻在军分区大门口石碑上的“祖国、士兵、责任”六个大字沉甸甸的分量,感悟到“边境就是战场、哨位就是阵地、执勤就是战斗”的使命意识,体会到“绝不让一寸土地流失”的庄严。蓝天白云下,清亮的界河,无际的草原,奔驰的骏马,雪白的羊群,一派安宁与和平的场景,更催生了我们的感动、神圣、激情——正是边防战士的忠诚、奉献、牺牲,边关才这么静谧祥和,祖国才能够国泰民安。
三、奉献边防永不悔,是新一代戍边官兵永远秉承的精神传统
内蒙古军区边防部队驻地大多环境艰苦、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边境一线冬季平均气温零下35度,东部是茫茫的林海雪原,极端低温达零下50多度,西部有大片的沙漠戈壁,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达70多度,有的连队驻扎在“生命禁区”,“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是这些地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北京军区和内蒙古军区党委倾心为边防官兵办实事、解难题,边防部队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驻地艰苦的自然环境、严酷的气候条件无法改变。各级引导官兵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大力弘扬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注重用历史荣誉激励,用“老边防”精神感召,用艰苦环境励志,积极传承独具边防特色的“骆驼精神”、“胡杨哨兵精神”、“伊木河精神”,创作唱响《八千里边防大北疆》之歌,培养官兵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戍边情怀。
我们来到驻守在共和国雄鸡状版图“鸡冠”顶端伊木河的某团一连调研,这个英雄的连队担负着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部分管段的执勤守卫任务。全连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繁重任务和利益得失的考验,出色完成了边防巡逻、战备执勤等任务,为维护边境安全默默贡献,被北京军区授予“伊木河模范边防连”荣誉称号。“伊木河模范边防连”的事迹是整个边防部队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调研中所到的每一个连队,都听到了边防官兵默默牺牲奉献的故事,他们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到爱边疆、爱连队、爱哨所的具体行动上,倾注到站好岗、放好哨、执好勤的本职工作中。这里的广袤草原、戈壁沙漠,见证着边防官兵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他们不仅管边控边,而且建边强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戍边环境和条件。过去,边防官兵过的是“三顶帐篷一口锅,融冰化雪啃干馍,马拉爬犁去巡逻”的艰苦生活;而今,经过一代代戍边官兵的不懈奋斗,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边防道路四通八达,信息网络全线联通,座座现代化军营和规范整齐的哨所,构成了八千里边防线上亮丽的风景。过去,“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是边防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今,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哨所文化、网络文化、国门口岸文化,构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边防文化,成为激发官兵热爱边防、献身边防的精神动力。
四、维护团结促和谐,是新一代戍边官兵履行的重要职责
呼伦贝尔有包括“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在内的42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作为驻守民族地区的边防部队,内蒙古军区、呼伦贝尔军分区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导官兵强化宗旨意识,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部队官兵坚持在服务各族群众中忠实践行我军宗旨,积极支援驻地经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为驻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贡献。他们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三化四效益”新路子,团以上单位都建有生态基地,内蒙古军区多次受到国家和军队表彰,近30个师团级单位被评为全国、全军绿化先进单位。他们在扶贫帮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民兵中广泛开展“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活动,在定点帮扶村实施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打井配套和发展畜牧业等工程建设,积极帮助驻地培养致富能手、援建希望学校、解决看病就医困难。他们在重点工程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近年来,先后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0多万人次,成建制参加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40多项,参加矿难抢救、抗击非典、扑灭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特大森林火灾、黄河防凌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他们在边防管控、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忠诚卫士作用。坚持不懈地搞好边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推广信息化条件下军警民联防经验,大力支持边民对边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军民团结、共守北疆的良好局面。
北疆杜鹃红,戍边英雄多。内蒙古军区广大边防官兵用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热血,抒发火热的卫国戍边情怀,托举神圣的卫国戍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