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2-05-22 作者: 来源:理论网

  2012年4月6日,首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出版座谈会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会议室召开。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委委员、秘书长闫建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等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主持。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首先致辞。他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编辑出版,是中央编译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共运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衣俊卿指出,中央编译局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其“两个服务”和“三个并重”的职能定位,并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于今年2月参观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时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属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编译出版恰恰体现了中央编译局的职能定位,是中央编译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衣俊卿还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央编译局近年来在编译、研究、出版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活动成效。他说,中央编译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中国改革发展战略,以及全球发展战略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使中央编译局丰富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中央编译局专门成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处,深入开展有关理论的翻译和研究工作。编辑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60卷)就是整个研究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衣俊卿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筹备,中间几经波折。在国家出版基金以及“中央编译局文库”出版基金的支持下,在出版界朋友、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关心帮助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首批12卷今天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他强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编译出版的重大现实意义,必将有力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带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和完善国际共运史学科的建设,更好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服务。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从文献的编译背景、历史过程、多方支持、新旧文献特点和目前的编委会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编辑组织工作。他介绍说,与原有的文献相比,这套文献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资料更详尽,收文更齐全。汇集的文献资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无其他同类文献可与之相比;第二,采取开放式结构,搜集和选材范围较大;第三,编译者忠实于资料的原始真实性,不作任意改变、删改;第四,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参与此项编译工作的均为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能够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薛晓源介绍了文献的出版情况,并指出,首批文献的出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它意味着编译工作的新的开始。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出版的巨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这套文献的出版,是国际共运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和盛事,凝聚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心血,寄托了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希望和嘱托,必将推动国际共运史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化我们党对国际共运史的认识和把握 ,迎接新的共产主义运动高潮,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做了总结发言。中央编译局全体局领导、各部门负责同志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参加了座谈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简介: 

  这套文献主要收编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国际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件,真实呈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整套文献采用开放式结构,总规模预计60卷,约2500万字,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首批出版12卷,预计2014年全部完成。